清明小長假的結束,也意味著第一季度的結束。錦綸切片在經過清明節前后時期的堅持后,最終還是沒能“hold”住平穩的大局,目前錦綸切片已經刷新低價,在22300元/噸。為什么錦綸切片會出現跌勢,并“一蹶不振”呢?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這一原因。
一、原料的下跌,錦綸切片緊隨其后。
4月,業界出現一則傳聞,傳聞說“3月份中國進口的己內酰胺在8.4萬噸,進口均價在2801美元/噸”。這側傳聞使下游買家的心態開始受其影響,采購動作減少,操作多以謹慎觀望為主。中石化也受傳聞影響,將己內酰胺4月的掛牌價下調兩次,現價格在21300元/噸,高端貨4月合約報價在2820-2850美元/噸。市場人士信心的匱乏,人民幣現貨市場的弱勢,買家觀望態度的濃厚,這些一系列的原因造就己內酰胺市場進一步的下跌,目前主流價格下跌至21000-21200元/噸。在下游需求面逐漸走向疲軟的情況下,己內酰胺整體行情跌勢不減。買家心態多謹慎,買賣不積極,導致錦綸切片也緊隨其后,出現跌盤。錦綸切片在進入4月之后,從23900元下跌至22300元,短短數日下滑了1600元。
二、減產限量,錦綸切片一再讓步。
目前需求量小,買家采購力度不大,謹慎觀望心態濃厚,這一連鎖反應,使得錦綸切片市場售價一再的弱勢盤整。這使得廠家對其采取了減產維修的操作,因此來減少錦綸的過量生產,以控制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據聞,4月分的開始,因市場需求及原料影響,美達股份有限公司,對其幾條錦綸生產線停車2條,占比聚合產品總產能近10%;臺灣一切片廠家稱如果需求持續疲軟,近期或將降低開工率,預計減產量在1—2成左右;而中國大陸錦綸切片裝置開工率已從月初80%降至平均72%,庫存繼續增加。
總體來說,下游需求一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從CPL的需求不足,一直到錦綸切片的采購偏弱。是錦綸呈現跌盤的原因,目前下游買家對整個行情的看淡,一直“小心翼翼”的按需采購,上游賣家也只好控制生產、盤整售價來刺激市場,減少庫存壓力和生產成本。可是錦綸市場似乎有些不爭氣一直處于“溫吞”狀態,錦綸切片跌勢不減。
預計后市下游采購仍會表現的低迷,買家看不到利好的消息,觀望心態依舊。這樣繼續牽動著上游原料市場,錦綸切片處于上下兩難的格局,錦綸廠家會繼續增加減產操作,繼續弱勢盤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