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國際向大陸紡織品課碳稅的形勢,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的推動下,由兩岸紡織企業合組的“綠能纖維聯盟”(以下簡稱“NITI”)于近日簽約成立。
該聯盟吸引了包括臺灣紡合實業有限公司、三新紡織、南良集團等臺灣紡織企業,以及大陸最大防靜電布料廠──浙江藍天海、最大染整廠──聯邦三禾、最大絲光棉休閑品牌代工廠、冷轉印技術企業———福建蓋奇,以及海天科技等17家企業加盟。
在19日的聯盟工作會議上,加盟企業針對兩岸如何共同爭取國際碳話語權展開了探討。
兩岸17家企業加盟
NITI的成立并非短期的決策,早在一年多前,兩岸紡織業者就已經開始了溝通接觸。其中大陸業者由聯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邀請,臺灣業者則由臺灣紡合實業負責邀請。
去年7月份,多家企業曾參與了NITI聯盟的籌備會,就聯盟成立和綠能纖維的發展展開探討。當時,杜邦公司也曾受邀參與其中。然而,最終堅持到最后的只有17家企業。
“我們花了一年左右時間來進行籌備,在邀請成員企業的時候,我們看重的是共同的環保理念、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其在業界獨特的技術優勢。這期間,經歷了許多次磨合,有些企業加入又退出,有些企業做了許多工作,才同意加入。目前的成員企業是兩岸理念相同、具有不可替代技術優勢的企業!迸_灣紡合實業總經理胡永欽介紹道。
NITI成立之后,牽頭方聯邦三禾被推選為會長單位。對于此次兩岸紡織企業的總動員,該公司董事長林榮銀表示對聯盟未來發展及兩岸紡織企業的合作充滿信心。
“國際對紡織企業低碳環保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法國已經要求進口紡織品必須標示碳足跡,美商沃爾瑪也宣布3年的緩沖期,之后所有供貨廠商必須完成碳標簽認證。屆時,出口到國際的傳統紡織品將受到重創。大陸紡織企業有營銷渠道優勢,臺灣紡織企業在功能性紡織品方面見長,NITI聯盟會將成員企業的這些優勢整合,從原材料環節開始低碳化,率先推出符合未來國際市場需求的低碳環保紡織產品!绷謽s銀認為,綠能纖維不僅滿足碳節能的環保訴求,而且擁有廣闊的研發、生產、營銷前景。
產業鏈聯合效力大
此次在邀請同行加盟的同時,紡合實業和聯邦三禾更注重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串連兩岸的抽紗、織布、染整、成衣廠商,形成策略聯盟,搶占節能減排紡織品標準的制定先機。
“三新擅長色紗,蓋奇主攻冷轉移印刷、聯邦三禾擁有氣流染色優勢……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挑選技術最優的企業,而每一家企業都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強強聯合并互相配合,這樣整個產業的環保效力就能最大化!焙罋J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