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質監部門的推動下,青島市成立了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該市環保監測儀器生產企業以標準為紐帶,實現了組團發展。企業間不僅實現了零部件的通用,而且合作研發的產品填補了國際、國內空白,產業整體競爭力不斷提高。
據青島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秘書長單位青島嶗山應用技術研究所李寶英介紹,全國50%以上的環保監測儀器生產企業集聚在青島,而該市70%以上該類企業又都集聚在李滄區。青島的環保監測儀器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個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85%。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統一的聯盟標準,行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產業發展停滯不前。
建立企業標準聯盟、制定企業聯盟標準,成了李滄區環保監測儀器產業發展的“破題之舉”。
推動標準聯盟起到預期的作用,該局成立了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組織運行機構,召開協調會,廣泛征求成員企業意見,指導成員單位撰寫成立企業標準聯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報告,完成了李滄區環保監測儀器聯盟標準化工作規劃,組織上報山東省質監局開展標準聯盟工作計劃任務書,制定了《青島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章程》、《青島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協議》、《青島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項目工作組工作規則》及《青島環保監測儀器標準聯盟調度會制度》,把聯盟內部各項活動納入了制度化軌道。共同設計制定了《大氣·總懸浮顆粒物采樣器》、《306X系列流速監測儀器》、《煙塵氣監測儀器》、《環境X.γ計量率儀》、《電子皂膜流量計》和《廢氣二噁英采樣儀》6個聯盟標準,均已在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并正式發布實施。標準聯盟將原本孤立的企業聯系在一起,6個聯盟標準使產品標準中的技術指標有很大改進和優化,提升了聯盟企業的標準水平,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據李寶英介紹,青島嶗山應用技術研究所與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降水分析儀填補了國際空白,空氣重金屬采樣分析儀器填補了國內空白。青島嶗山應用技術研究所生產的嶗應2031智能大流量TSP(PM10)采樣器外殼由青島恒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加工,恒遠銷售的多功能取樣管由嶗應研發加工。聯盟企業間實現零部件通用,不僅整合了資源,而且提高了整體的產品質量。該所自標準聯盟成立以來,2011年經濟效益同比增長了15%,銷售收入增長了3000多萬元。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聯盟企業銷售收入同比提高8%。“企業最高興的就是早點見到效益。標準聯盟成立以后,企業賺錢了。客戶知道我們是標準聯盟成員單位,購買信心明顯增加了。”
據悉,由標準聯盟制定的聯盟標準《大氣·總懸浮顆粒物采樣器》已于2010年12月10日實施,而國家標準JJG943-2011《總懸浮顆粒物采樣器》于2011年1月14日實施。為此,標準聯盟已經向青島市質監局提出對原有聯盟標準進行修訂。恰逢國家要加大對PM2.5的檢測力度,青島市環保監測儀器產業又將迎來一個發展機遇期。
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結合青島市產業特點,引導有關行業和企業以標準聯盟為紐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