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場、原料、資金、用工等諸多因素困擾,河北省紡織行業今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緩,但總體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河北省紡織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紗產量34.3萬噸,同比增長39.94%;布產量10.14億米,同比增長11.64%;印染布9658萬米,同比增長106.45%;絨線產量2.58萬噸,同比增長53.31%;化學纖維產量8.22萬噸,同比增長45.31%。
1~3月,河北省969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1.21億元,同比增長25.35%;利潤15.36億元,同比增長26.95%;利稅22.28億元,同比增長29.72%。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較高速度增長,但增速較上一季度有所放緩。
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不旺、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得河北紡織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一季度,河北省紡織品服裝共出口9.22億美元,同比下降3.54%,其中服裝同比下降6.62%。
近年來,河北紡織行業一直處于“短喜”與“長憂”的周期性波動中。在經歷了2010年短暫的火爆后,隨著原材料與終端市場的劇烈變化,迫使一部分紡織企業部分產能轉向內銷,這更加劇了國內本已激烈的市場競爭。
今年一季度,河北紡織行業虧損企業數量由去年同期的98家增至120家,同比增長22.45%;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約2.58億元,同比增長286.3%。虧損企業以棉紡織、毛紡織和化纖行業居多。
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河北許多紡織企業能夠正視困難與挑戰,在求生與發展的路途上加快步伐。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裝備現代化既是政府的導向,也成為企業的強烈意愿。今年前3個月,河北省紡織行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05%。“中國毛巾毛毯名城”高陽縣毛巾生產企業大量淘汰陳舊落后的有梭織機,代之以高效率的劍桿織機、電腦提花織機等先進裝備,用工量減少,產品產量、質量及穩定性均有較大改善。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公司、邯鄲海盛威紡織印染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以退城進郊、搬遷改造為契機,將落后產能全部淘汰,大幅度提高了生產裝備的現代化與自動化水平。
加快調整產品結構是河北紡織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重要手段。一些紡織企業在生產環節加強組織調度,適應訂單小批量、多品種、短周期、快交貨的要求;研發部門加強新品種的開發研制,特別是多組分、功能性產品等,爭取在市場定價權上取得主動;營銷部門則逐漸改變“揀到筐里就是菜”的觀念,精挑細選高附加值的優質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