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布局粵西和粵中,中海油布局粵中,中石油布局粵東
“亞洲石化基地”正在廣東崛起。除了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昨天動工外,圖中的中國海洋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也在建設中。
揭陽,正成為一片大規模投資建設的熱土。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共同出資586.11億元建設的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質原油加工工程項目,昨天在揭陽大南海國際石化綜合工業園區開工建設。標志著“亞洲石化基地”正在廣東崛起。
在這一世界級煉油項目的帶動下,揭陽海港經濟區全面啟動,靖海灣港口裝備制造、金海灣生態旅游綜合開發、中電投綜合物流三大項目及惠來縣基礎設施、配套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全部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加上去年12月通航的揭陽潮汕機場,揭陽已具備“空港經濟、海港經濟”兩大引擎,成為能對粵東地區產生強大帶動作用的“發展極”,促進廣東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中委能源合作實施“一體化”
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選址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工業園,廠區占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建設規模為2000萬噸/年,配套建設工藝裝置共29套,以及30萬噸原油碼頭和3萬—5萬噸產品碼頭。同時,在惠來縣靖海石碑山區域建設30萬噸級原油碼頭及120萬噸原油中轉庫,原油通過專用管道輸送到煉油廠。
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世界首個一次性投資建設重質原油年煉油能力2000萬噸的項目;亦是中委攜手在石油的勘探、生產、煉化、銷售“一體化”連結的結晶。
“在煉油合資公司中,中石油占股60%,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占股40%,加工原料為委內瑞拉Merey-16原油;產品方案以生產汽油、航煤、柴油等車用燃料為主,投產后的主要產品將全部達到歐IV標準,部分達到歐Ⅴ標準;而在開采合資公司中股份則正好相反,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占股60%,中石油占股40%。同時雙方還將各占50%股份成立一家石油運輸公司。從股份比例的安排來看,雙方的合作基礎很穩固,這也為這個項目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中石油集團工作人員楊昕對記者說。
耗時5年多項目塵埃落定
5年磨一劍。揭陽市發改局局長李健談及此項目從申請項目核準到開始動工的經歷,用“百感交集”四字來形容。
2009年3月12日,該項目簽約落戶揭陽市惠來縣,隨后,中石油集團到揭陽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同意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據李健介紹,由于該項目屬于國家級重點項目,根據省和國家對重大石油煉化項目批準的具體要求,需要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一系列支持性文件,包括產業發展規劃、港口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文件,涉及到發改、交通、環保及惠來縣等20多個部門。直到今年3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核準,該項目的建設才最終得以塵埃落定。
大項目引起產業連鎖效應
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為揭陽打造成為全省經濟新增長極增添厚重的“砝碼”。
長期以來,揭陽乃至整個粵東地區面臨著人口數量多,經濟總量少的發展困境。盡管近年來經濟建設速度有跨越式增長,但距離珠三角發達地區仍有較大差距。其中,缺少龍頭企業項目無疑是制約揭陽以及粵東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在揭陽動工,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產業連鎖效應。
據揭陽市重點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吳毅青介紹,與石化煉油項目同時落戶的還有靖海灣港口裝備制造、金海灣生態旅游綜合開發、中電投綜合物流等一批龍頭項目,全部項目總投資額達1000多億元。這些項目位于揭陽海港經濟區,其中,靖海灣港口裝備制造綜合項目包括碼頭、修造船、物流基地、海運等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億噸大港,并為揭陽市海港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落后地區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靠大項目來拉動。”惠來縣委書記、揭陽(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綜合工業園黨委書記林旭群說。惠來縣處于珠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結合點,擁有109.5公里海岸線且多處可建深水碼頭的優勢,隨著石化煉油項目的動工,揭陽海港經濟區將以石油化工、電力能源、裝備制造、休閑旅游四大板塊為發展方向,建成全國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
“雙引擎”帶動粵東經濟發展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機遇和挑戰,不少先覺者已開始搶占先機。揭陽市化工塑料協會負責人李林楷表示,該協會已經與中國石油大學合作,建立研發機構,儲備化工項目技術,培訓化工人才,準備承接中下游產業。
不少專家預言,石化煉油帶動中下游產業發展的裂變效應,將為揭陽乃至粵東地區帶來重要的發展良機。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粵東正在成為廣東經濟的新增長極,這些項目不僅將帶動揭陽的快速發展,更有利于帶動粵東的區域協調發展。
去年12月,揭陽潮汕機場開通,如今,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已正式動工,這標志著揭陽打造“粵東發展極”的“空港經濟、海港經濟”雙引擎已經開始運作。據介紹,以揭陽潮汕機場為依托,揭陽將規劃建設占地234平方公里的空港經濟區,打造以航空運輸為核心、以航空物流業為先導、以臨空型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空港產業體系。另一方面,海港經濟區的形成將大大提高粵東地區的物流效率,靖海灣港口裝備制造綜合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粵東地區礦產資源、能源物資、糧食儲備和工業原材料的集散地,為揭陽海港經濟區乃至粵東地區貨物運輸提供有力保障。
廣東向億噸煉油產能邁進
隨著中委合資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質原油加工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標志著“亞洲石化基地”正在廣東崛起。
目前廣東已有的煉油產能分別是茂名石化1350萬噸、湛江東興500萬噸、廣州石化1300萬噸、惠州大亞灣1200萬噸,目前廣東現有煉油能力約為4350萬噸。
發展石化產業,廣東雄心勃勃。“廣東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省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0000萬噸/年,成品油年產量超過5000萬噸。
事實上,廣東的億噸原油加工能力已具雛形。目前正在建設以及擴建中的煉油項目分別有,煉油加工能力達1500萬噸/年的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惠州市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項目等項目,形成了茂名、湛江、惠州、揭陽四大原油加工基地,原油加工能力全亞洲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三大石油巨頭也分別完成在廣東這一重要市場的布局。其中,中石化布局粵西和粵中,旗下有茂名石化、湛江東興和中科煉化一體化、廣州石化項目;中海油布局粵中,打造惠州大亞灣項目;中石油布局粵東,與委內瑞拉方面合作建設中委廣東煉化項目。(南方日報記者 范琛 陳作成 南都記者 龍金光)
■焦點 六大原因落戶揭陽惠來
在中委合資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質原油加工項目動工前夕,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總經理魏強接受了包括南方日報在內的新聞媒體聯合采訪,介紹了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落戶揭陽惠來,主要取決于六大原因。
記者: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為什么選址在揭陽惠來?
魏強:從煉油產業的角度講,選址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加工“六高”特性的重質原油,決定了選址的特殊性。除了揭陽外,中石油還對汕頭、汕尾、珠海高欄島以及福建等地方進行了考察、調研。最后經過多方論證,最終決定落戶揭陽惠來。這主要取決于六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揭陽(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工業園在整個規劃布局上,符合廣東省石油石化產業的發展規劃。二是惠來還屬于欠發達地區,環境容量比較大。三是惠來有很好的海岸線,有建設超大型原油碼頭的水深條件,能夠建設大型30萬噸原油碼頭。四是整個大南海園區原有住民很少,幾乎不需要搬遷,且地貌比較平坦,很適合建設煉油廠。五是惠來的鐵路、公路等交通十分方便。六是地方黨委政府對項目的誠意以及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地方群眾也表現出了歡迎支持的態度。
記者:項目的開工建設將對揭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魏強:整個項目將分為三個階段,即設計階段、建設階段和生產階段。在建設階段方面,該項目對當地建筑材料、交通運輸、服務業等都將有著極大的拉動作用,同時還為當地創造極大的就業機會。在建成投產以后,對國家和地方貢獻的利稅,將會大大加快當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伐。特別是,該項目作為龍頭,將大大延伸相關的產業鏈。
記者:煉油項目安全問題至關重要,請問中委合資廣東石化從安全保障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魏強:對石油石化產業來講,安全是“天字”工程。在設計和建設生產階段,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按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總體要求,采用HSE方針,即環保優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以這個理念為主進行頂層設計。對于安全,從開始設計,各方面就有總體策劃,在各個過程中落實到不同的設計、技術和各個單元里面去。二是強調安全理念。即從設計方案的選擇、優化,包括工藝過程的選擇、設備的采購、建筑材料的標準檔次等方面,全面進行安全考慮。在技術方面,把所有工藝過程進行分解,采用國際上通行的安全風險評價體系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