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旬成交價格高點幾近突破7896元/噸的發改委最高出廠限價后,液化氣即在進口氣成本下滑,市場供需矛盾等因素影響下一瀉千里,短短2月稍多,國內煉廠出廠價累計跌幅竟多在2500元/噸之上,最高跌幅更是達到驚人的3100元/噸左右。而且據多家市場分析機構預測,目前價位仍未見底,7月將繼續下行,不過零售市場調整相對滯后,消費者將逐步得到實惠。
國際液化氣行情疲軟進口氣成本連跌3月
4月份以來,歐債危機反復,希臘問題不斷發酵,歐美主要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經濟數據疲軟,造成大宗商品需求下滑,國際原油價格不斷破位下行。受此影響,國際液化氣市場也在疲軟的道路上難以回頭。
全球大型液化氣出口公司沙特阿美公司的液化氣月度合同價(沙特阿美CP價格),在3月份創造丙烷1230美元/噸,丁烷1180美元/噸的近幾年最高位后,開始沖高回落,4月份開始,二季度各月份CP價格以100-240美元/噸的大跌幅連連下行。
5月30日出臺的6月CP價格,丙烷680美元/噸,丁烷765美元/噸的價位,較之3月份CP價格幾近腰斬,折合人民幣,丙烷成本5256元/噸,丁烷6014元/噸,為2010年10月后新低。由于進口氣質量相對優于國產液化氣,低廉的進口氣成本連跌3月,又刺激了進口商采購的興趣,導致進口氣到岸相對充足,成為國產氣萎靡不振,價格飛流直下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供需矛盾深化國產氣不斷跌穿整數關口
3-4月份是中石油(9.24,0.13,1.43%)及中石化等旗下煉廠的集中檢修月份,但今年在2月下旬就已經有華東、華南等主要液化氣消費區域煉廠進入檢修中,供應量預期下滑的利好因素,被市場雙方提前消化。
4月下旬集中春檢接近尾聲,雖然依然有煉廠加入檢修隊列,但主要集中在西北、東北等邊遠省份,對國內液化氣市場影響相對較小,業內人士分析說。雖然地煉深加工單位,因成品油、混合芳烴等行情低迷,企業利潤再度陷入盈虧邊緣,煉廠生產積極性繼續下滑,地煉開工率逐漸降至5-6成左右,但依然難阻供應面相對過剩。
需求面來說,隨著氣溫的逐漸上升,南方地區逐漸進入液化氣消費淡季,終端用戶需求減少,液化氣三級站周轉速度下降。但相對于實質需求的走軟,用戶悲觀的心態則對行情產生更為直接影響。陰跌的行情,使得投機囤貨消失無蹤,貿易商、三級站等多以低庫操作,以銷定進為主,運輸戶愈發謹慎,中短途物流為主,長途明顯減少。
“本以為這次是價格低谷,沒想到低谷下面還有坑”,“運一次,賠一次,能夠賺到運費已是大幸”,一些貿易商及運輸戶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采訪時表示。
下游悲觀的心態影響到需求面長期萎靡不振,加劇供需雙方矛盾,全國液化氣出廠價格經歷一季度的暴漲之后轉而下行。金銀島市場分析師艾博介紹說,3月中旬液化氣價格迎來年內高點時,南方消費大區成交區間在7600-8100元/噸,北方民用氣最高亦突破7000大關,主流在7100-7500元/噸附近。但截止今日南方液化氣成交跌至5000-5300元/噸,北方已跌破5000元/噸,在4800-4900元/噸,累計跌幅2300-3100元/噸。金銀島全國液化氣指數下滑2342點,從最高點7497點跌至目前的515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