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創新資源 深耕高端價值鏈
以自主創新融入世界紡織產業鏈,謀求價值鏈高端地位,成為盛澤紡織業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鮮明路徑。
受外需下降影響,一般化纖絲每噸1萬元在國際市場上無人問津,可盛虹集團研發的黑色記憶纖維(低彈絲)每噸四五萬元仍供不應求,刮起一陣陣“逆勢風暴”。
產品受到熱捧,正是創新的結果。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盛虹聯合了歐洲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的專家教授一起多年攻關,成功攻克被稱為“產業神話”的0.15克難關。盛虹開發的超細纖維,單絲最細的已經達到0.15dpf,即1萬米長的絲,重量僅為0.15克,1萬公里長也只有150克重,繞地球一圈4萬公里也只要一斤二兩。這種絲線,遠超最細的天然纖維蠶絲。
不止是盛虹,華佳集團的抗皺真絲面料、福華織造的錦綸織物、向興紡織的防寒面料……當地企業紛紛拿出自己研發的“看家法寶”逐鹿國際市場。產業優勢在創新中重塑的同時,產業格局也不斷重整,形成了差別化發展的生動格局,盛澤50家主要紡織企業產品差別化率已達到80%。
向創新要發展動力,向創新要發展優勢,已成為企業的共識。因此,持之以恒堅持設備更新、堅持研發引領成為圭臬。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化纖設備,都能在盛澤看到;盛澤獲批建立的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2家、分站5家;盛虹集團建立了省級紡織新材料研究院,擁有兩名院士、數十名博士碩士;恒力集團在德國、日本等地建立恒力研發中心,擁有外籍工程師50名,占到研發團隊的半壁江山……通過在全球范圍內深度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一個“紡織硅谷”的雛形正在盛澤悄然形成,助推產業持續向高端進發。
緊盯國際前沿技術 將傳統產業做成高新產業
近日,探訪江蘇(盛虹)紡織新材料研究院,親眼目睹其最新研發成果,令人深切地感受到,長期以來以傳統產業印象示人的紡織產業在這里獲得了“涅槃新生”,轉化為一個充滿科技含量、引領紡織時尚的新興產業。
“現在化纖原料來源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用光了就沒有了,但人們還是要穿衣服,穿更好的衣服,所以從長遠看,必須尋找能替代石油的新型紡織原料。”研究院技術人員說,目前研究院圍繞循環和低碳經濟開展研發,一方面研究從廢棄化纖物中提取出化纖原料,比如人們丟棄化纖衣物如何回收,將各種材料分離并還原成高附加值的產品;另一方面,從秸稈等生物質這些可再生能源中提取化纖原料,擺脫紡織產業對石油等的依賴。
新型紡織原料、記憶纖維、超細旦滌綸長絲……如今,盛澤紡織企業所研發的技術已不再局限于某個產品,而是國際紡織界關注的戰略問題。他們深知,這些位于“產業金字塔”塔尖的技術一旦突破,將牢牢確立盛澤紡織業世界領先的地位。
通過技術革新,不斷做精、做優、做強紡織產業,盛澤的企業家們已樹立了“做全球紡織業專家”的新追求。未來兩年內,恒力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后,總銷售收入將超過1000億元;盛虹預計在未來3年內達到600億元,5年內瞄準千億級臺階……一條以世界級企業為支點,具備全球話語權的新興紡織產業鏈正在盛澤加速生成。
人們看到,盛澤做世界級紡織之都的雄心持續激蕩,動力依然強勁新民科技(002127,股吧)30萬噸熔體直紡正加緊建設,立新化纖40萬噸熔體直紡(一期20萬噸)、新民科技天絲6萬噸(一期3萬噸)、鷹翔集團90萬噸熔體直紡(一期30萬噸)、波司登紡絲有限公司1600臺噴氣織造、中連經編20萬噸海島絲、福興織造錦綸紡絲等項目正緊鑼密鼓進行開工準備。這些項目,瞄準的都是國際先進水平。
“當前江蘇省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有很多,如何在新一輪經濟國際化的進程中樹立起新的產業優勢,盛澤紡織業升級發展的做法值得借鑒。”有專家指出,以紡織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只要通過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開發上奪取制高點,完全有條件培育成為支撐經濟國際化的全球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