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的紡織品生產和使用大國,僅2010年服裝年產量就達285億件之多,如果平攤到全球70億人口身上,每人可得到4件。與此同時,服裝加工業也產生出大量的布角邊料。作為再生纖維生產原料,這些布角邊料不僅價格低廉,來源也十分豐富。將這些布角邊料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循環再利用,不僅可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經濟上也會獲得顯著的成效。
據介紹,廢棄布角料全身都是寶,除了生產再生纖維用于氣流紡紗原料,即使是再生纖維生產中的副產品——粉塵,也是造紙業的好原料。如果這些廢棄的布角料被造紙廠收購,也會極大地促進再生纖維紡織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循環經濟特性。
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有利于節約資源
據了解,著力推進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項重要技術政策和長遠發展戰略,也是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基礎和核心。
但是長期以來,再生纖維紡織產業不為國內業界關注,而處于邊緣化狀態。在全社會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積極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對于節約資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目前,回收廢舊下腳料再加工纖維已是國際公認的發展趨勢。美國多年前便由美國聯邦政府、地毯生產商和地毯與擦布協會共同資助成立美國地毯回收組織,其中聯邦政府擔任董事,通過與股東談判制定回收目標。在法國也有專門組織來資助在廢舊衣物回收方面的技術創新。我國《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也要求,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循環體系,制定相關法規和標準,設立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監控體系。
據有關專家介紹,再生纖維紡織產業具有投入產出回報率較高的特點。以布角料收購、再生纖維生產、直至氣流紡紗(60%的再生棉纖維和40%的原棉混和)的生產過程為例,三階段回報率分別為10%、9%和25%,均高于紡織行業的平均水平。目前,再生纖維紡織業的萬元GDP電耗為685千瓦時,屬于中等能耗的產業,通過技術創新,仍有進一步降低能耗的空間。再生纖維紡織產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生產過程中不產生有毒氣體和工業廢水。雖然在工藝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污染環境,但是粉塵的控制和回收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在粉塵治理措施有效實施之后,再生纖維紡織業有望成為低排放的環境友好型產業。
再生纖維紡織產業群成為縣域經濟重要支柱
日前,全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試點基地正式落戶浙江省溫州蒼南縣。有專家分析指出,此次蒼南成為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領域首家試點基地,表明政策層面對再生纖維紡織業發展方向的肯定,對紡織纖維循環再利用體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