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國際市場而言,風電制造業已步入成熟期,而從國內來看,新能源產業中的風力發電制造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處于快速發展期,技術和規模也逐漸在夯實、狀大,在這個過程中‘恒石纖維’提前引進國際上的高端技術和設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李輝告訴記者,國家對新能源產業加大支持力度后,“恒石纖維”開始進軍新能源市場,他們將目光瞄準了生產風力發電機的葉片基材上。戰略上的成功轉型可以說是開啟了“恒石纖維”的發展大門。
轉型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理念,需要的是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研發能力。
為了讓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恒石纖維”引進了每臺價值千萬元的德國產多軸向經編機共28臺。高技術的定位,讓他們在引進設備的同時,融入了自己的研發成果。
用一位設備供應商的話來講,“恒石纖維”不僅是采購設備最多的企業,更是幫助他們創新最多的企業。在引進的設備上,公司會通過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在機器上作大量的技術改造,使之“變形”成一臺更先進、更適用的設備。據了解,截至目前“恒石纖維”已經擁有17項設備上的專利,成績斐然。
僅僅擁有全球一流的設備是遠遠不夠的,“恒石纖維”更注重的是新產品的研發,讓自己的產品始終走在市場的前面。
幾年前,當國內絕大部分風電機還是700千瓦的時候,企業就預見性地看到更高效率的風電機會是未來發展趨勢,于是開始設計生產1.5兆瓦級的風電機葉片材料。隨著能源需求的增加,3兆瓦、5兆瓦級風電機將慢慢成為市場主流。但目前這些大型風電機的葉片主要材料是碳纖維材質,因成本過高而無法大量使用。“恒石纖維”的研發團隊與巨石集團共同研發了名為“E7”的新型玻璃纖維,更接近于碳纖維的材質,而性能比普通玻璃纖維提高15%以上。李輝說:“恒石纖維”非常重視在新產品研發上的投入,2011年研發投入達到1300萬元。
想要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除了產品新穎、質量過硬外,價格優勢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面對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研發投入大增的環境下,如何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呢?“恒石纖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是關鍵。”李輝告訴記者,通過加大員工技能培訓和獎賞制度,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原本一臺經編機需要3至4名員工看管,而現在可以提升到4名員工看管2臺經編機。通過抓技術改造和節支降耗,企業每年節約成本超百萬元,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去年,“恒石纖維”的產值為3.7億元,從今年前4個月的成績來看,已經完成了1.5億元,預計同比增長會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