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空氣采油技術并非只在這一口井上展示增產奇效,截至目前,這家采油廠已在68口稠油井上為油層成功注入壓縮空氣,累計增產原油9850噸。
經過37年開發的曙光油田,地層能量已被嚴重“掏空”。為了讓地層“吃飽喝足”吐出油流,通常的做法是向地層中注入一定量的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但該方法成本昂貴,推廣前景并不看好。與氮氣相比,空氣的成本僅為1/2,一口井可降低投入10萬元。
遼河油田技術專家吳非說,該項技術是通過空氣壓縮機這一輔助設備,先向地層中注入一定數量的復合催化劑,繼而再注入適量壓縮空氣。在一系列化學反應作用下,地層空氣中的氧氣被消耗掉,不含氧的氣體填充地層縫隙,從而實現補充地層能量,調整吸氣剖面,達到降低原油黏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目的。該項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地層能量虧空嚴重的稠油及超稠油開發中。
空氣具有取之不竭、無需特別處理、廉價、補充地層能量快速等優點。曙光采油廠技術人員經3年努力,完成了注空氣催化氧化采油技術體系研究,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確立了適合本油田特點的施工工藝和現場安全操作規程。據悉,曙光采油廠今年遴選出153口井,準備進一步擴大該項技術的實施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