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礦是鈦白粉的重要原材料。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鈦白粉行業對進口鈦礦的依賴度已經達到50%,進口的鈦礦中,有四成左右是來自越南。然而自今年7月1日起,越南將徹底禁止本國探明儲量多達6億噸的鈦礦初級產品出口。這意味著,國內許多鈦白粉企業就要“斷糧”了。
在具有資源依賴屬性的我國鈦白粉行業面前,鈦礦的“狂”已經日漸凸顯,深受桎梏的鈦白粉企業今年遭遇的境況更加嚴峻。業內專家認為,從今年開始,對鈦白粉生產原料的進口依賴,將成為影響我國鈦白粉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鄰國新政形成沖擊
越南康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豐培不久前向記者表示,根據最新的勘察結果,越南鈦礦儲量已經達到6.6億噸,但要實現本地加工利用。
2009年,越南政府在對全國的礦產進行勘探過程中,發現紅砂中含有鈦礦,隨即決定在兩年內投資2000萬美元進行重點深入勘察。如今,已經出爐的勘察結果顯然很讓越南政府興奮。“這只是暫時的數據。而在勘探之前,越南鈦礦儲量才3000多萬噸。”徐豐培說。據了解,在過去的20年間,越南先后開采了1500萬噸鈦礦石。其中,2011年重金屬開采量為120萬噸,預計2012年將達到150萬噸。
鈦是典型的親石元素,常以氧化物礦物出現。地殼中含TiO2在1%以上的礦物有80余種,具有工業價值的有15種,我國主要利用的有鈦鐵礦、金紅石和鈦磁鐵礦等,既有原生的(巖礦),也有次生的(風化殘坡積及沉積砂礦)。
但是,越南政府于年初頒行了有關全國鈦工業發展政策的二號指令,明確指出本國開采的礦物質必須進行深加工才能出口,并對鈦礦的出口設立了時限,即從今年7月1日起,不允許出口未經加工的鈦礦石。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鈦礦供應量共480萬噸,絕大部分鈦礦資源流向鈦白粉行業。我國鈦礦資源集中在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區,這些地區的總產量只能滿足國內50%的市場需求,剩下50%則要由進口補充。去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鈦礦227萬噸,比上年增加23萬噸,增幅為11.3%。而據記者了解,鈦礦進口總量中,約有四成來自越南。
其實,我國是世界上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我國的釩鈦磁鐵礦是國家重大特色戰略資源,探明儲量98.3億噸,遠景儲量300億噸,折合成二氧化鈦是9.65億噸。鈦資源占世界的40%,列第一位。攀西、承德等地都有國家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產業化基地,遼西、湖北棗陽等地也有鈦資源。但是,這些鈦礦資源的主要特征是多金屬共生、鈦難以分離,大都以中低品位(45%~47%)的形式存在,鈣鎂含量高、資源利用率不高。
與此同時,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鈦白粉行業分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鈦白粉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已是世界第一大鈦白粉生產國和消費國。2011年我國鈦白粉總產量為181.19萬噸,比上年增長22.9%。
國內鈦白粉總產能已經達到262萬噸/年,在建產能200萬噸/年,加上各企業擬建產能,預計在“十二五”末期,全國鈦白粉產能將增至500萬噸/年。該分會秘書長郭欣榮認為,國內鈦白粉行業對鈦礦資源(含鈦精礦、高鈦渣等)的需求缺口很大。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對進口鈦礦的依存度越來越大,鈦礦的年需求將以15%增長,新一輪全球鈦礦收購和開采工作將迅速展開。
供需缺口如何填補
據記者了解,現在,海南、廣西等地的大部分廠家沒有越南鈦礦現貨,拿貨越來越不容易。今年以來,一些新建產能不斷上馬,國內部分鈦白粉廠家開始復產,對原料鈦精礦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也令鈦礦市場供不應求的行情加劇。
南京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彭安錚認為,鈦白粉生產的主要原料鈦鐵礦越來越受制于資源的局限。中國鈦白粉產能增長迅速,而鈦鐵礦國內外開采量今年則幾無增長。隨著越南7月起限制鈦礦出口,鈦礦緊缺必將發生,也必將推動鈦礦高位運行。
郭欣榮認為,今年上半年,越南政策的出臺,將對局部地區和一些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總體上看,國內企業對鈦礦進口更加敏感了。“國內企業不能從越南進口鈦礦,但其他地區的鈦礦會有填補,比如南非、澳大利亞、俄羅斯等,但原料需求緊缺這個大格局是存在的。”郭欣榮說,國內鈦白粉企業全球找礦的格局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沒有重大政策出臺或者落后產能退出,這樣的局面不會改觀。
據介紹,眼下,除了攀鋼鈦業、龍蟒鈦業等具有鈦礦資源優勢的鈦白粉企業外,很多企業都在全球積極尋找鈦礦資源。比如南京鈦白,目前就主要使用國外鈦礦,并有配礦使用多種鈦礦資源的經驗,在鈦礦資源采購方面已有戰略布局方面的考慮。
除原料供應減少外,我國氯化法鈦白粉產能的擴張也是對國外礦種依賴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了解,目前國內氯化法鈦白粉在建項目有5個,其中錦州鈦業3萬噸/年、攀鋼鈦業10萬噸/年、云南新立6萬噸/年、河南興茂鈦業6萬噸/年、河南萬基10萬噸/年,總產能為35萬噸/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明確將氯化法鈦白粉項目列入鼓勵類。
據了解,氯化法是以金紅石或高鈦渣為原料,對原料的要求高。鈦白粉交易平臺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鈦渣生產能力在300萬噸/年以上,主要的供應商是國外企業;人造金紅石的生產能力為100萬噸/年,也主要集中在國外企業。而國內電爐冶煉高鈦渣的生產能力較低,總共約有40000噸/年,高鈦渣冶煉電爐多為小爐子。國內適合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的金紅石、優質高鈦渣經多年的攻關和研發,尚沒有形成實際生產能力,還不能為氯化法工藝規模化穩定生產提供原料。
郭欣榮表示,自今年開始,對鈦白粉生產原料鈦精礦和高鈦渣的進口依賴,尤其是對氯化法工藝的氯化渣的進口依賴,將是我國鈦白粉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應當高度關注,引起足夠的重視。
調整原料結構是正道
據記者了解,積極尋求國外優勢資源、利用技術創新提高國內資源利用水平成為當前國內鈦白粉企業破解原材料瓶頸的主要路徑。
鈦白粉分會現在正鼓勵國內的科研單位和企業依托國內現有鈦礦資源的特點開發先進的利用技術。越南禁止出口鈦礦對中國鈦白粉企業只會存在階段性的影響。鈦礦資源的緊缺、鈦礦價格的上漲、選礦技術的進步、鈦白粉生產技術的提高,都會直接或間接推動企業充分利用原來開采或選礦成本高、不具使用價值的鈦礦資源。所以,她認為未來鈦礦資源是可以滿足需求的。但她同時表示,面對鈦礦漲價的壓力、國外鈦白粉企業不斷提價的誘惑以及下游應用企業反對的矛盾激化,鈦白粉企業應該聯合起來,以消化成本、合理利潤為原則,不受短期暴利的誘惑,從生存計、從長遠計、從穩健發展計,與下游企業共謀發展,這樣才有利于我國鈦白企業的健康發展。
據介紹,2009年3月,山東東佳集團建成千噸級釩鈦鐵礦高效利用新技術示范生產線,于2011年5月實現連續、穩定運行,生產出的鈦白粉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并實現了鈦總轉化率97%以上、堿90%實現循環利用、生產成本降低10%。該成果被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是重大原始性創新技術,將推動我國鈦白工業的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