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綸是毛紡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纖維的重要品種,它可與羊毛、滌綸、粘膠、棉花混紡制成多種精美織物以及人造毛皮和工業產品。細分腈綸市場有服裝、玩具類的針織成衣、襪類、手工毛線,其品種發展方向為舒適型產品,如抗菌纖維、高吸濕纖維、微孔纖維、芳香纖維、蛋白改性纖維等;人造毛皮,其發展方向為仿真纖維如異型纖維、細旦纖維、粗旦纖維、有色、三維卷曲、仿毛皮麻毛條等;裝飾類有寬幅家紡制品、毯制品,發展方向為有色纖維、高收縮纖維、微細旦纖維等;再有產業類,其品種發展方向為常規纖維切段及碳纖維制造等,此類產品雖然現今市場容量基數小,但未來市場潛力相當可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日等老牌工業國家腈綸產量徘徊甚至出現負增長。與此相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新興工業國家對腈綸的需求不斷增長,為增強產品自給能力,我國也陸續建立起新的腈綸生產裝置擴大了原有產能。腈綸在合成纖維中經歷了一個緩慢下滑而后回升的過程,隨著新品種的開發和新市場的拓展,其生命周期在進入成熟階段的基礎上再次復興。
中國腈綸市場供求現狀
中國、日本、土耳其是排名世界前三位的腈綸生產大國,年產量均在200千噸以上,其中中國大陸的增長率最高,近年來保持在年遞增6%以上,總體產量自1999年起就已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近幾年,世界腈綸產能、產量增幅不大,供需緊張,其主要原因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腈綸工業基本處于停滯或萎縮狀態,有些國家的腈綸制造企業索性退出這一領域,如日本的旭化成和鐘紡公司。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新的腈綸生產與加工中心又未能及時補充有效產能,致使全球供需銜接出現斷層。中國腈綸產能增加有限,專家認為,全球性腈綸供需緊張狀況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腈綸消費市場,而世界腈綸產量變化的顯著特點是,歐洲及發達國家和地區由于環境保護的原因生產量明顯萎縮,增加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然而,我國的自給率并沒有大幅度提高。我國腈綸消費市場仍處于衣著類用途占主導地位,產業消費領域的開拓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這與中國人口眾多引發的衣著需求相關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比照之下,在潛力可觀的裝飾和產業領域,國內腈綸消費存在廣闊空間。業內認為,腈綸有其不可比擬的獨特性能,它的內在價值正在回歸,比如腈綸在毛毯等領域上的應用又有回歸趨勢。原液著色纖維、腈綸預氧絲及碳纖維原絲的發展也成為一條嶄新的道路。目前,中國腈綸產業在高附加值、功能性產品和技術的開發方面,與日本等國家的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在新產品開發短期內難以成為企業效益的主要貢獻時,節能減排、低碳生產已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迫切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