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橡谷投資咨詢顧問王海濱在其博客中爆料,山東省東營市某大型輪胎企業因50億元貸款將在下月到期,而向政府提出破產申請,但被當地政府和銀行拒絕。
他還表示,由于輪胎行業多是互保企業,“如果該企業出事,東營的整個輪胎業會掀起巨大‘風暴’”。
此外,王海濱還提到,另一家當地輪胎企業因背負20億元貸款,同樣境況堪憂;而位于山東平度市的光明輪胎集團有限公司已倒閉。
上述情況是確有其事,還是某些人士的“神經”過于敏感,有“捕風捉影”之嫌?
對于當地輪胎業的現狀,各人士說法不一。盛泰集團市場部有關人士表示,就盛泰自身來說,今年以來的產銷水平較去年有所下降,尤其是全鋼子午胎,“大概下滑20%左右”,“開工率為6-7成”。“破產”消息的始作俑者王海濱認為,國際、國內經濟蕭條,導致基礎建設和物流業發展受阻,進而使得全鋼載重胎市場受到嚴重打擊。上述“大企業”的破產,或將成為引發東營輪胎業“崩盤”的“最后一根稻草”。
據介紹,盛泰集團成立于2002年11月,擁有總資產40億元,曾在2009年入選世界輪胎行業75強。一家實力很強的企業尚遇到如此困難,當地“密度”極大的中小輪胎企業狀況又如何?在全國眾多小企業面臨困境的大背景下,東營的幾十家輪胎企業難道也開始陷入資金鏈斷裂的怪圈?
東營維得輪胎有限公司負責人稱:“公司已經停了,不做了。” 其網站內容顯示,該公司主要從事載重汽車、輕型卡車、農用車內/外胎的生產加工業務,員工人數不超過100人,是一家典型的小企業。
據分析,維得輪胎的停產境遇,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當地中小輪胎企業的普遍狀況。東營地區目前生產全鋼子午胎、半鋼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工程巨胎、斜交胎等12大類,200多個品種的系列產品,輪胎出口遍布全球6大洲、181個國家和地區。當地現有規模以上輪胎企業達40余家,相關配套企業20余家,這其中,大部分實際上是缺少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
近年來,由于當地政府不斷“做大產業集群”的導向,使得東營市的輪胎投資額不斷上升,輪胎產能日漸擴大。該市甚至計劃:“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輪胎產能達到全國產能的30%-50%。”
有關人士據此分析,如果當地一旦有幾家企業破產,難保不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有可能在山東的輪胎業中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出現一輪比較大的破產風潮。
盡管現在關于東營的輪胎企業有各種說法,但對于上述“兩大輪胎企業欲破產還債”的傳聞,受訪企業卻大多表示“沒有聽說過”。
據玲瓏輪胎市場部某人士介紹,目前東營較大的幾家輪胎企業,包括興源輪胎集團、金宇輪胎有限公司、盛泰集團、恒豐橡塑有限公司等。至于王海濱所談到的“某大型輪胎企業”,是在這幾家公司中,還是另有所指,尚無法確定。
此外,光明輪胎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工廠沒有停產,員工均在正常上班。”而據青島某業內人士透露,光明輪胎確實有破產打算,“但被當地政府給‘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