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橡膠1958年建廠做鞋子,70年代做自行車、手推車輪胎,1992年合資辦廠。2000年的時候,中策橡膠的產值還只有十幾個億,經過十幾年發展,如今產值超300億,穩居中國輪胎行業首位。
是什么讓中策橡膠脫穎而出領跑輪胎行業?答案是三大法寶——堅守實業穩步擴張、降低能耗提升利潤以及研發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一門心思做輪胎” 全國最大的輪胎生產基地明年投產
今年六月,中策打造的國內最大的輪胎生產基地項目審批完成,這一總投資高達80億元的項目將于明年投產。一期投資約24億元,建成后可以年產混煉膠15萬噸、炭黑10噸、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1000萬條。整個項目建設周期預計6-8年,最終實現年銷售200億元的生產規模。
在此之前,中策已在富陽、建德、蕭山等地設有9大生產基地,而未來這個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位于江蘇金壇。
“橡膠行業有很大的特點,就是原材料的成本占據大頭。目前國內輪胎原材料集中在浙江、江蘇、山東這一帶,尤其是江蘇。在原材料集中的地方建廠,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此外,中國很多整車廠集中在江蘇、安徽,在這兩個地方建廠也便于產品銷售。最實在的因素,中策在2000年以后每年都有近30%幅度的增長,而杭州有9個生產基地,密度相當大,必須走出去了。”中策橡膠辦公室主任倪國良說。
“金壇具備水路運輸條件,我們準備在此建立碼頭,通過航運,連接長江沿線的南京港、鎮江港、常州港。經過長江入海,產品可以運往世界各地,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倪國良說。
在走出浙江的同時,中策還將走出國門。下一步,他們將投資10億元在世界產膠大國——泰國建立第一個海外汽車輪胎生產工場。
“國際頂尖的輪胎廠都在泰國,同時這里也有原材料的保證。此外,三年前美國特保案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在泰國建廠可以避免國際貿易的摩擦,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從2009年起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責罰性高額關稅兩年多來,中國輪胎企業積極尋覓應對之策,將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便是辦法之一。”
“中策一門心思做輪胎,投機炒作的生意都不做,我們相信堅守實業一定可以做到行業最強。”倪國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