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穩步發展
回顧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近年來的發展,孫會川副局長首先提到一個“謝”字,感謝商務部、地方政府部門和質監系統對非棉纖維工作的幫助和支持,以及檢驗一線人員對非棉纖維發展所作的努力。他說:“非棉纖維工作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是分不開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快速發展,因此,在總結成績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感謝。”
據中纖局毛麻繭化纖質量監督處提供的2011年非棉纖維工作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公證檢驗的受檢企業一共有177戶,共檢驗非棉纖維8.65萬噸,其中:山羊絨9975噸,麻類29000噸,生絲1000噸,桑蠶干繭4.6萬噸。2011年共組織完成6個品種共24次非棉纖維公證檢驗監督抽查,監督抽驗的平均相符率達到93.6%。在檢驗工作的技術水平上,建立公證檢驗設備運行期間的核查制度,保障檢驗工作的質量,并針對非棉纖維檢測的特性,積極開展人員培訓工作和檢驗技術的比對工作,規定桑蠶干繭新上崗的檢測人員必須通過理論和實操考試合格才能上崗操作。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非棉纖維工作在“量”和“質”兩個方面都處在穩定提高的態勢中。
基于以上數據,孫會川用“穩”字評價去年非棉纖維的監督工作。他說:“非棉纖維的公證檢驗從2004年開始,從毛絨公檢、生絲公檢、麻類公檢擴展到干繭公檢,非棉工作發展的‘穩’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穩定的財政保證,財政部每年財政預算給公證檢驗一定的經費支持,而且力度逐年加大;二是非棉工作已經形成比較穩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從工作程序、規程,到監督抽驗制度,以及期間核查和人員培訓等,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工作制度;三是建立起來一個穩定、可靠的技術支撐,培訓了一批檢驗人員隊伍,并建立了一批條件比較不錯的實驗室,特別是桑蠶公證檢驗的還是比較先進的;四是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工作局面。從2004年非棉纖維公證檢驗工作開始,到現在已經形成一個穩定的工作局面。”
提升:進一步夯實基礎,提高有效性
縱觀全局,非棉纖維的質量監督工作雖然發展很快,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基礎還不夠牢固,公證檢驗的有效性還有待提高。從2011年的統計數據上看,非棉纖維公證檢驗的比例還比較低。棉花公證檢驗量已經覆蓋我國棉花總產量的80%,而非棉纖維的公檢遠沒有達到理想目標。這主要是因為非棉纖維的公檢工作還較多依賴政府財政的支持,而不是更多緣于體制、機制的正常運行,即其在市場上的存在基礎不穩固,進而推進速度受到較大制約。
孫會川說:“公證檢驗報告在干繭市場交易上的采用率比較高,但真正在生產企業和其他方面的采用率還不高,這表明非棉纖維公檢的基礎不夠穩固。公證檢驗一方面是市場交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生產的需要,只有找到指導下游生產的路子,公證檢驗的存在基礎才能穩固,發展才有后勁,否則只靠幾個市場的支撐,將來的發展是有隱患的。”
國家繭絲辦劉斌處長也認為:公證檢驗對生產企業指導作用的大小,決定著企業對公證檢驗的認可度,也直接影響公證檢驗的有效性。公證檢驗的有效性和公證檢驗的存在基礎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有效性不能得到廣泛認可,那么非棉纖維公檢的存在基礎也就不會穩固。劉斌認為,桑蠶干繭公證檢驗數據的有效性及控制下游生產數據的相關性方面還有待研究。繅絲廠如果能利用桑蠶干繭公證檢驗的數據指導繅絲生產工藝、原料購置或采購價格,那么公證檢驗自然會得到企業的認同,公證檢驗的有效性才能得到體現。
部署:“三個加快”和“四個關系”
2012年國務院發布實施的《質量發展綱要》是今后10年質監工作的指導性和方向性文件,同時,今年國家質檢總局也提出了“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十二字方針。這些文件和方針的發布和實施,對纖檢工作的發展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非棉纖檢工作也要放到這兩個大局中去思考、研究和發展。以此為總思路,孫會川對做好2012年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提出了“三個加快”和處理好“四個關系”:
加快發展,既是纖檢全面工作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自身發展的要求。一是加快質量監督工作步伐。非棉纖維質量監督相對于棉花質量監督是一個“短板”,因此必須加快發展。從“十二五”開始,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要實現公證檢驗和質量監督的雙輪驅動。二是加快提升公證檢驗有效性的步伐。主要是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是總局質量司要求每一季度都要做質量分析,對于纖檢來說在棉花、絮用纖維執法打假工作中,每個季度要形成規范性報告,這里同時嘗試要求大家每個季度也對非棉纖維進行質量分析,特別是重點產地產區。第二是公證檢驗數據和繅絲生產控制數據的相關性研究,以此推動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三是加快基礎工作的步伐。基礎工作包括檢驗方法、標準和技術水平。非棉纖維工作在基礎工作的發展上還遠遠落后,表現在檢驗還停留在傳統的檢驗方法上,高科技應用得不多,再有非棉纖維的標準不僅標齡長,而且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度不緊密,同生產、實際應用脫節。另一方面是檢測技術,雖然從數據上看,監督抽驗的相符率比較高,但實際檢驗技術和水平還不是很穩固。
實現快速發展要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綱和目的關系。纖檢工作的發展要以《質量發展綱要》和“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十二字方針為綱,要圍繞質檢工作的總目標和總要求開展非棉纖維質監工作。二是內和外的關系。要跳出纖檢,站在質檢、行業、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纖檢工作,研究纖檢工作,制定纖檢的工作目標、規劃和措施。三是標和本的關系,即公證檢驗和體制機制的關系。現在公檢到了一定的規模,但體制和機制建設沒有很好地跟上。公證檢驗是纖檢生存和發展的支撐和基礎,要想長期穩步地發展,必須要把本——即體制機制建設好。四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非棉纖維不僅要繼承棉花成熟的經驗和做法,還需要結合非棉纖維質量本身的特點和情況,所以在加快發展過程中要有創新,一定要勇于跳出已有的思維模式,解放思想,開拓進取。
與會代表還認真討論了《2012年非棉纖維質量監督工作要點》、《蠶繭收烘企業質量信用分級監管工作指導意見》和《組合售繭公檢計價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