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到8月初,上半年沒有做一單生意的朱先生,終于把握住一波久違的上漲行情,累計做了2000噸化纖原料的交易。
朱先生在化纖行業從業16個年頭。去年,他在位于衙前的中國紡織采購博覽城租下門面,從事化纖原料、化纖絲買賣。不料,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化纖原料、化纖絲價格總體呈下跌趨勢。出于風險考慮,朱先生上半年沒做一筆生意。“不做,只虧個生活與房租費。”他說。
正如業內人士郭雨所言:“化纖企業生產成本相當透明,原料采購與產品銷售,才是企業的利潤中心。”7月以來,原油、PTA(精對苯二甲酸)價格企穩回升,以及產能壓制等因素的影響,化纖企業終于等來久違的上漲行情。像朱先生一樣,衙前的不少化纖生產企業抓住7月以來的行情,低吸生產原料,逢高銷售產品,有力彌補了連續9個月的跌價損失。
個人如此,企業亦如是。流動資金充裕的浙江邦翔控股集團經過全面分析,同樣瞄準7月初啟動的行情,陸續囤積原料1.1多萬噸,占用金額過億元。“等漲起來的時候,倉庫里沒有東西,就只能賺幾個辛苦錢。”該集團董事長陳仁祥說,“跟買股票一樣,該補倉的時候要補倉。”
強筋壯骨有形無形資產雙投入
如何提高競爭力?這是化纖紡織企業繞不過的“大考”。
“不轉型、不提升就沒有出路。”杭州青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清榮說。2008年,該公司投入近億元,對氨綸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使單位電耗下降了40%左右;投入上千萬元正在建設企業研發中心,已從國內外引進3名博士,5名碩士;時下,該公司投入6600萬元(不包括土地投入),建設年產500噸耐高低溫耐腐蝕鈦合金生產線,產品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前景看好。
如果說依靠大量有形資本的投入,成就了今天衙前經濟的總量,打下了企業的基礎,那么重視人力等無形資本的投入,讓企業“挺起脊梁”,左右未來,也成為企業共識。
恒逸聚合物公司江西籍殘疾職工單忠民有了個新身份:恒逸—蕭山電大“業余學歷教育校企合作班(大專班)”學生。單忠民上的是工商管理班,兩年半的學費6200元,畢業拿到文憑后,企業將給予一次性補貼3000元/人。目前,另有170多恒逸職工正在抓緊復習,備戰10月舉行的成人高考,爭取像單忠民那樣進入大專班學習。繼恒逸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后,恒逸浙江大學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又開課了,50名高管集中接受為期半年的“充電”。
政企合力“雙重雙送”見成效
穩增長,牽動鎮黨委政府的心。立足當前,該鎮結合“進村入企”大走訪與“雙重雙送,合力發展”活動,著力為企業解決眼前困難。如企業提出“企業生活用電與生產用電分開計量和分開計費”的問題,該鎮立即與區供電局對接,可望實施“一戶一表”分開計量改造。
著眼長遠,該鎮加大了社會分攤資本的投入,著力改善區域發展環境,激發企業發展信心。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確定5000多萬元投入的村鎮建設項目。據悉,上半年,該鎮完成工業投資6.32億元,全年可新增8個5000萬元以上銷售產值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