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近年來,在農業部天然橡膠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活動中,廣東農墾圍繞節本增效目標,以推廣育苗設施化、膠園生態化、撫管機械化、施肥精準化、高效低頻化“五化”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農墾的組織和裝備優勢,加快推進現代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天然橡膠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實現設施化育苗提高良種苗木供應能力
橡膠樹為長期經濟作物,生產周期長達幾十年,其種苗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天然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廣東農墾著力加強良種苗木基地建設,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茂名、湛江橡膠育苗基地,新增高標準育苗溫室大棚及配套設施2.68萬平方米,使控溫育苗鋼架大棚面積達到3.97萬平方米。目前,墾區橡膠種苗繁育基本實現全程設施化,種苗生產不再受低溫、臺風等不良天氣影響,年產能力達250萬株。育苗供苗模式逐步由“集中育苗、分散培苗”向由種苗基地承擔全部育苗工作、直接供應袋裝苗轉變,有效提高了種苗質量和供應能力。
推進生態化建設提高膠園持續生產能力
廣東墾區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生態建設,改善膠園環境,提高橡膠可持續生產能力。一是做好示范園規劃設計。新植膠園力爭相對集中連片,實現山、水、園、林、路“五統一”,品種、環境、措施“三對口”。二是重視防護林帶建設。對沿海緩坡地等風害較重的新植膠園,提前2-3年定植速生抗風、適應性強的防護林帶,為膠園建立抗風防護屏障。三是全面推廣膠園覆蓋技術。在植膠帶、萌生帶間推廣套種葛藤、毛蔓豆及柱花草等生物量大、適應性強、養分含量高的豆科作物,充分利用其根瘤菌固氮功能,提高膠園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同時,膠園覆蓋有效減少了人工鏟草滅荒工序,使中小苗人均撫管定額由2000株增至4500-5000株,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豆科綠肥還可以用作優質青飼料,增加農場和職工收入。
推廣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廣東農墾在天然橡膠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設中,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提高生產效率。一是全面推廣機械開墾定植。在新植膠園全面推廣機械化深耕、挖穴、等高開墾作業,實現運輸、防病、撫管機械化。二是使用割草機除草。割草機割草效率是人工鋤草的5倍,能有效降低冬管滅荒勞動強度;割草不鋤草也有利于膠園水土保持。三是使用鉤機開溝施肥作業。采用機械通溝施肥,每人每天可施1200株橡膠樹,是人工施肥效率的4倍。
實施精準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益
廣東墾區把畜牧養殖及糖料加工廢棄物作為有機肥源,加快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生物專用配方有機肥推廣應用,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精準化施肥水平。一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完成土壤普查和資料整理基礎上,建立土壤信息庫,運用土壤普查成果制定科學施肥配方,同時定期開展施肥后的評估和調整,不斷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二是推廣橡膠生物專用肥。近幾年,廣東農墾先后建設了湛江、茂名、陽江等3個生物肥廠,研發了適合橡膠樹生長的專用生物肥,經對同等成本、不同類型的有機肥進行1年的肥效試驗對比,施用生物有機肥的中小苗年均莖圍比施用雞糞的粗1厘米,比施用豬糞的粗0.3厘米,且每年減少施肥1次,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生產成本。目前,墾區生物配方專用有機肥年生產能力超過15萬噸,3年累計施用橡膠專用肥面積140.07萬畝,其中2012年52.68萬畝,占橡膠總面積的77.78%。
推行低頻化割膠提高割膠生產技術水平
割膠是橡膠生產的關鍵環節,廣東農墾在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內積極推廣割膠新技術試驗示范,努力提高科學割膠水平。一是試驗示范“五天一割制”。在全面推廣“四天一割制”的基礎上,試驗示范“五天一割制”并取得初步成效!拔逄煲桓钪啤痹诒WC干膠產量的前提下,勞動生產率提高近20%,膠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膠樹耗皮減少16%,死皮率降低5%。二是試驗推廣氣刺微割技術。氣刺微割技術具有工效高、勞動強度低、節約樹皮和延長產膠壽命等優點。廣東農墾加強對不同品種、不同樹齡橡膠樹的氣刺微割適應性研究,總結形成了適應墾區實際的氣刺微割技術體系。三是開展“管割分開”試點試驗。對1.3萬株開割樹進行“管割分開”管理試驗,將崗位工人分為磨膠刀、割膠和涂藥、收膠水2個專業化作業小組,每月輪換1次。試驗證明,“管割分開”模式有效節約了膠工作業時間,提高了干膠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