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翔表示,對于我國目前相對混亂的行業局面,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應逐步引導。“有些小企業也很規范,在環保節能上做得不錯,應該給予其適當的發展空間,允許其由小到大發展起來。”他希望準入條件限制的只是非法的、不規范的和沒有技術資源保障的企業,行業應保留適當的競爭和共存,即中、小、微企業和大型企業并存,這樣更利于行業發展。
準入條件發布后,工信部將會同環保部定期公告符合兩項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不得從事輪胎翻新加工和廢輪胎加工利用經營活動。“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行業準入既要經過工信部認可,也要通過環保部門的備案認可,環保部門具有一票否決權,有利于節能環保工作。”朱軍認為準入條件在內容上較為全面和具體,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實施細則的制定。
“工信部是從行業管理的角度建立了準入條件,實施起來還需要同工商、質檢等多部門協調進行,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王宇翔希望準入條件發布后,有效的監督檢測和檢驗體系能盡快建立。“工信部這兩年也在做一些國家認證實驗室的工作,比如位于北京的國家橡膠輪胎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現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和工信部的雙重認定,可以發揮國家輪胎檢測中心的作用。不僅是新胎檢測評價,在翻新輪胎的檢測評價上也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強制抽查和檢查,就能對行業進行更加有效地規范。”
“從對人的生命安全角度來講,翻新胎比廢輪胎的處理意義要大得多。在環保和能耗消耗上,廢輪胎則比翻新胎影響大。因此,這兩個準入條件側重點不一樣,一個針對人,一個針對環境,怎么協同考慮、側重點在哪里是下一步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王宇翔建議,一個好法規出臺后,更重要在于執行,如何在可控條件下有力推進和執行,意義更大。
●立法仍不完善法律法規有待細化“這幾年行業總體發展很快,大部分是卡客車和工程車輪胎的翻新。但行業本身沒有足夠的法律法規去約束,政策環境還不是很成熟。”米其林(中國)卡客車輪胎部市場經理姚先生表示,目前國內在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的立法仍有待完善。
“這一行業屬于回收利用行業,符合綠色環保的大方向,是國家鼓勵的行業,會有一些稅收政策支持。但這些政策在審批和申請上較為麻煩,不太易于操作。”姚先生舉例說。朱軍也表示,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國家對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給了大量優惠政策,不過一些稅收政策執行起來有難度,希望國家從財政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行業立法工作有些滯后。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行業加強立法,在《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大法指導下,再出臺一些針對行業的具體的法律法規。”朱軍還希望在立法等方面盡快同世界先進做法接軌。
“國外的新胎銷售都包含一些回收處理的費用,固特異、普利司通等國際先進的大公司,一條輪胎能翻新2~3次,甚至多達5~6次。這與其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將來翻胎需要有關。”王宇翔表示,國內目前在這方面較為欠缺,準入條件出臺后,隨著配套法規的完善,行業意識也將得到提升。
“輪胎翻新和廢舊輪胎的處理,是輪胎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一個重要方面,準入條件的出臺將使輪胎整個的生產制造進入良性的閉環發展軌道,就是有出有進了。”王宇翔認為這將利好整個輪胎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