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北侖區發改局(經信局)、區質監分局、安監分局聯合戚家山、小港街道成立了整治工作小組開展新一輪輪胎翻新行業整治工作。當天上午,工作小組兵分5路,對輪胎翻新經營戶比較集中的戚家山、小港區域進行了地毯式排摸。
圖為工作人員向經營戶提出設備整改意見。
上午10點左右,記者跟隨檢查小組第二分隊來到了輪胎翻新經營戶最為集中的戚家山李隘村,被村民稱作“輪胎南排”和“輪胎北排”的區域。站在路口放眼望去,滿是碼得差不多有2人高的輪胎。“有沒有營業執照?”“一年能做多少條?”“有沒有參加安全生產培訓?”檢查人員挨家挨戶進行排摸。看到檢查人員,經營戶都主動拿出了營業制造、安全生產培訓證書等證件接受檢查。記者發現,李隘村輪胎翻新市場有20余家持有證照的經營戶,其中有8家擁有硫化爐,生產規模在200—2000條上下,整體生產能力在10000條左右,翻新輪胎去向多為北侖周邊區域。
輪胎翻新市場何以在北侖區形成?又為何要對其進行整治?該區又是如何開展整治工作的?面對記者的疑問,區發改局副局長賀建良一一進行了回答。他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港口物流的發展和開發建設的推進,區域內集卡車和工程車較多,給廢舊輪胎的供給和翻新輪胎的需求很大的市場空間,輪胎翻新市場自發形成。目前,北侖區輪胎翻新廠主要集中在戚家山、小港街道區域,其中戚家山街道的李隘村最為集中。
由于輪胎翻新行業進入門檻很低,缺乏完善的行業政策規范,行業監管力度有限,經營者基本都是個體工商戶,小作坊式的,生產工藝落后,檢測設備缺乏,消防安全意識不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影響產業的發展層次和城市環境。因此,輪胎翻新行業亟待整治。
圖為檢查人員調查經營戶的有關情況。
“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我們結合城市發展和產業提升的要求,開展了一系列輪胎翻新行業整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許多工作尚在加速推進之中。”賀建良說,一是納入全區“美好家園”建設行動。2007年,結合駱霞線拓寬工程建設,統一把駱霞線兩側的廢舊輪胎馬路堆場集中到目前的李隘村,并安排村干部、市場聯絡員強化安全管理。2011年,結合“美好家園”百日攻堅行動,將輪胎翻新行業存在的無證無照經營、占道經營、消防隱患等問題納入整治范圍,通過監管促進,經營環境、消防安全有所改善。二是納入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自今年6月份開始,戚家山街道會同經信、質監、工商等部門開展地毯式檢查,嚴厲打擊包括輪胎翻新行業在內的違法違規生產經營情況,并組織完成了對硫化罐等特種裝備操作的業務培訓。三是列入淘汰落后產能綜合整治范圍。今年7月31日,國家工信部出臺了《輪胎翻新行業準入條件》,文件提出新建、改建輪胎翻新加工項目必須符合相應的準入條件,對不符合條件的既有企業,準許2年內,通過技術改造、優化工藝等方式,達到準入條件提出的產品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等各項要求。我區已把輪胎翻新行業列入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的領域之一,將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落實標準門檻,加大規范、整治、取締力度,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力爭提前完成輪胎翻新行業整治工作,提升區域產業層次,優化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