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太陽房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由于長年曝曬,屋頂的透明塑料特別容易變黃,影響美觀和采光效果。就在這兩天,由華東理工大學華昌聚合物公司專門為解決澳大利亞太陽房“煩惱”的400公斤樹脂樣品,已從上海運抵澳大利亞,不出意外,10月就可以進行量產,每年將為澳大利亞提供500噸樹脂新材料,澳大利亞的陽光房將徹底告別變黃的困擾。
從7月10日華昌公司與澳大利亞某新型建材公司首次接觸,到產品研發、樣品試制再到將中試樣品送到客戶手中,僅僅用了45天,這就是國內聚合物新材料行業領頭羊的“華昌速度”,正是這種速度讓華昌聚合物公司的銷售額從13年前的1500萬元,上升到去年的3.8億元,一舉坐上國內乙烯基酯樹脂新材料的“頭把交椅”。而這“華昌奇跡”的背后,離不開從“教書匠”華麗轉身“商海悍將”的公司董事長劉坐鎮教授的運籌帷幄。
劉坐鎮說,13年前 “新材料+新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定位,開啟了華昌公司的漫漫創業路;而3年前,上海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號角”,則讓華昌駛上了發展快車道。2008年,華昌公司將生產基地從居于華東理工大學校園一角,搬遷到上海化工區。在這里,巴斯夫、拜耳這些世界500強巨頭與華昌這個小弟“抬頭不見低頭見”,無形中,華昌感到了巨大的緊迫感。原來光鮮的業績在這些巨頭隨手擲出的成績單面前“黯然無光”,友鄰們動輒幾百萬噸的生產規模讓華昌陷入了深思。如何在強手如林的化工區站穩腳跟?如何與世界巨頭平等對話?
“危”則思變,“變”則有進,“進”則聚力,只有創新企業才有活力。劉坐鎮親自組織技術系統集成研究,成功解決了工程放大后生產過程中傳質、傳熱、動量傳遞與聚合反應控制的難題。3年中,將新工廠原來年產1.5萬噸防腐蝕樹脂生產線,擴建成了年產6萬噸大型風電葉片用高性能樹脂、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用核純樹脂、碳纖維復合材料專用高性能樹脂的生產線。由他領銜開發的700系列環氧乙烯基酯樹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應用于化工防腐、新能源、高速鐵路、軌道交通等領域,連續11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并批量出口東南亞、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北美洲、非洲等3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2.3億元。如今,“MFE環氧乙烯基酯樹脂”已成為華昌的代名詞,成為全球防腐蝕樹脂三大品牌之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高居榜首。在市場打拼的20年,讓劉坐鎮感觸最深的就是“產品要與客戶對接”。比如,風機葉片樹脂,由于發電環境不同,既要能耐北方的極寒、西北的風沙,還要能適應沿海的潮濕環境,因此,僅僅是風機葉片樹脂,就要適應十幾種不同環境的需求,這在實驗室里是無法想象的。
“輕舟已過萬重山”。最近,劉坐鎮又在醞釀新的更大動作——建設碳纖維復合材料專用高性能樹脂生產線,由華昌公司牽頭,聯合上海石化、上飛公司、華東理工、上海交大、東華大學六家團隊,共同開展“碳纖維復合材料用高性能環氧樹脂及碳纖維預浸料的關鍵技術”重大科技攻關,將全面攻克適用于民航客機、汽車工業、電纜芯等領域的新材料技術研究。劉坐鎮說,不久的將來,國產大飛機的機翼上也許會鑲嵌上華昌的“樹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