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極大地便利,由于其成本低廉、抗腐蝕能力強、可塑性強、還可用于制備燃料油和燃料氣,降低原油消耗等無可替代的優點,自發明之日起就廣受歡迎,隨著加工工藝的進步和技術的突破,塑料制品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最重要的必需品。
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塑料應用范圍的不斷拓展,塑料的弊端也逐漸呈現,除了由來已久的污染問題,近來直接影響健康的塑化劑問題再次將塑料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推向公眾的視野。尤其是那些沒有被回收的廢塑料制品,更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其次,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制品,被動物當做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2010年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羊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長時間滯留胃中難以消化,這些羊的胃被擠滿了,再也不能吃東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餓死。第三,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如果將其填埋,將維持200年的時間不降解。
而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那時從事PVC樹脂制造的工人常常會得一種被稱為“肢端骨溶解癥”的怪病,也就是這些工人手指前端的骨頭會慢慢溶化掉,而且還會出現手指麻木、刺痛等所謂白蠟癥(雷諾氏綜合征)。專家們發現罪魁禍首是PVC塑料中殘存的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單體后就會發生手指、手腕、顏面浮腫,皮膚變厚、變僵、失去彈性和不能用力握物的皮膚硬化癥,同時還有人出現脾腫大、胃及食道靜脈瘤、肝損傷、門靜脈壓亢進等癥狀。
更可怕的是,20世紀70年代后又在一些PVC生產廠中發現有人患有一種極少見的肝癌~肝臟血管肉瘤。此后,業界雖然盡量控制PVC樹脂中單體的含量,但并未徹底解決,故在1975年,美國首先提出禁止用PVC塑料包裝食品和飲料。后來,人們用無毒的PE和PP塑料代替有毒的PVC食品袋。
而塑料中加入的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還會造成基因毒性,傷害人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