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降解的創新時代生物質材料—聚乳酸(PLA)的廣泛使用,將不僅有效緩解"石油危機"帶來的對資源的依賴,也將徹底根治有環境頑疾之稱的"白色污染"。”同濟大學教授、著名高分子材料專家任杰近日呼吁,中國應在立法、稅收、市場準入等方面為聚乳酸的發展提供優惠政策,使這一行業造福國人。
據任杰介紹,聚乳酸是一種熱塑性脂肪族聚酯,生產聚乳酸所需的乳酸和丙交酯可以通過可再生資源發酵、脫水、純化后得到,所得的聚乳酸一般具有良好的機械和加工性能,而聚乳酸產品廢棄后又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快速降解,因此聚乳酸被認為是一種具備良好的使用性能的綠色塑料。
而目前通用塑料的發展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石油危機”,二是“白色污染”。眾所周知,絕大多數高分子材料的單體原料均來源于石油的提煉,隨著石油的日趨減少和石油價格的持續走高,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問題和價格問題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白色污染”則是指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比如我們常用的塑料袋等。據不完全統計,這類白色污染物在我國的年廢棄量已達400萬噸以上,給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威脅。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基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開始對塑料購物袋的生產和使用采取禁止和限制政策。石油基包裝材料的禁用和限用,以及石油及其衍生物市場價格的暴漲,讓可再生制品成為全球緊俏的產品,這無疑給聚乳酸產品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市場機遇和巨大的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