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以來,連塑成功突破11000元/噸關口,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帶動下,價格繼續上漲至2011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11675元/噸,主力合約也較往年提前移倉至1309合約。
成本方面,原油價格維持偏強走勢,對下游石化產品產生較強的成本與心理支撐。需求方面,春節前下游清淡是在常理之中,因此春節后下游需求能否順利啟動將成為塑料(11475,-100.00,-0.86%)走勢的關鍵因素。通過統計歷年來的塑料情況,筆者認為,在成本與需求的提振作用下,塑料有望再度走強。
成本支撐較強
作為化工產業鏈的源頭,進入2月份國際原油基本處于高位振蕩,當前紐約國際石油期貨價格接近于97美元/桶。需求方面,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中國能源需求改善,1月份中國進口原油2515萬噸,較上月的2367萬噸上升6.3%,較去年同期增加7.4%,良好的中國數據使得原油市場做多情緒濃厚。此外,春節期間,OPEC和EIA也陸續公布了利多原油需求前景的消息,國際市場對原油需求的信心有所提振。
供給方面,伊朗與聯合國談判有再次失敗的跡象,伊朗核問題引發的石油供應憂慮料將在此后繼續為油價提供支撐。此外,雖然庫存方面壓力仍不可小覷,但在美聯儲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緊張的中東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油價仍將保持偏強走勢。
在原油持續走高的帶動下,石腦油和乙烯等原料也跟隨原油呈現小幅跟漲。截至2月15日,日本石腦油價格為1040.9美元/噸,較2月初上漲近65美元;乙烯CFR東北亞報收1415美元/噸,CFR東南亞報為1420美元/噸,較2月初上漲近23美元。當前由于煉廠利潤不佳,裝置開工率不高,乙烯在亞洲市場的整體供應偏緊,只是市場實際成交有限,繼續上漲的空間不大,但受制于成本壓力,乙烯或以高位運行為主。所以,較高的上游原料價格不僅對塑料現貨價格起到較強的支撐作用,也抑制了塑料期價向下調整的空間。
石化挺價政策仍存
石化企業的政策也是塑料產業鏈中關注的要點之一。從2011年三季度石化企業開始限產保價,采取主動的去庫存策略,2012年也延續了限產政策,社會庫存逐步回落,石化挺價意愿強烈。今年以來,受高油價影響,塑料生產成本繼續走高,企業或再次面臨虧損。因此,石化廠家將繼續以挺價為主,前期價格出現小幅調整也是為了緩解暫時高庫存的壓力,后期限產保價還將是石化廠家的首要選擇。
另外,2月份石化廠家多數裝置維持生產,但預計生產負荷會有所降低。春節后塑料現貨市場報價變化不會太大,目前國內塑料市場主流報價仍維持在11100—11300元/噸。石化廠家價格調整后繼續小范圍調漲,就目前出廠價與市場價來看,部分低價產品后續仍有調漲空間。
下游需求有望回升
2月份暫無新增產能,受春節因素影響,塑料進口貨源亦不多,市場整體供應維持平穩。市場焦點更多落腳于需求情況,春節前下游廠家觀望情緒較為濃厚,儲備原料意愿不強,庫存水平偏低。但通過對下游產品歷史產量統計結果看,下游產品的季節性規律較為明顯,在春季地膜消費旺季的影響下,3月份農用薄膜產量會達到年內相對高點。而受春節前廠家庫存偏少因素的影響,春節后隨著農膜開工率的回升,下游將會掀起一輪原料備貨需求,屆時塑料出現季節性上漲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