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全篇提及城鎮化多達七次,其中有兩次特別引人注目,第一次出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目標的相關章節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載體。第二次出現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相關章節中,提出“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很顯然,城鎮化建設給鈦白粉行業2013年提供了一個大機會。
造城、造鎮自然離不開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燃氣、自來水、供熱、電力、道路、公共交通等一系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累積起來是個很大的數目,今后的城鎮化比以往的城鎮化不僅規模在發展,檔次也在提高。打造美麗的城市就離不開涂料油漆等,其中鈦白粉的需求將會有很大的市場。
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反映城鎮化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為城鎮化率,即一個地區常住于城鎮的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當前,世界城鎮化水平已超過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從過去200多年全球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來看,城鎮化為人類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機會,包括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動公共服務的普及以及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推動社會治理的完善,縮小城鄉和地區發展的差距等。歷史證明,城鎮化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落后的農業國向現代化工業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2002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個百分點。有經濟學家估算,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帶動居民消費總額增加1300億元。也有研究顯示,城鎮化率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萬億元。
目前,智慧城市已成為“十二五”期間地方政府發展的重頭戲,國務院和各地政府紛紛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計劃,工信部制訂的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規劃也多達10多個。智慧城市建設大背景下的智能交通、智能建筑、電子政務三大子行業會面臨高成長機會。
一系列行業因城鎮化的推動而紅火起來,必然會持續加大對鈦白粉的需求。城鎮化的發展及市場需求檔次的提升勢必催生對高檔鈦白粉的需求,高檔鈦白粉正是我國目前的弱項,也正是鈦白粉行業新的增長點。
城鎮化給我國鈦白粉行業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未來10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人左右,按較低口徑,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也能夠增加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我國鈦白行業抓住機遇,調整結構,跟上城鎮化的大趨勢,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鈦白粉產業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