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倡導食品安全、綠色安全等口號,但現階段還有待改進和開拓。據了解,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源頭是由于土地被污染,特別是農田污染比較嚴重,其中有一方面是農田膜帶來的污染,為此多方建議:
一、各級政府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作為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制定出臺本地相關配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和農民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推進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
二、加強技術規范和市場監督。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安全技術規范,強制使用無毒添加劑,最大限度減少重金屬污染;各級農業、工商、質檢等部門要加大監管和查處力度。與此同時,積極推廣“一膜兩年用”技術和適時揭膜技術,并結合農藝措施,優化耕作制度,推廣有利于回收的覆膜方式。
三、對已污染的農田采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塑料廢舊地膜回收力度。組織人力用耙子回收農田中的廢舊地膜,是一項有效的回收措施。同時,在翻地、整地、播種前用地膜回收機械回收廢舊地膜,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建議研發推廣實用有效的農地殘膜回收機,實現機械化大規模回收農地殘膜。
四、研究開發新材料,積極使用農膜替代品。
五、推廣全生物降解農地膜代替塑料農膜。利用天然產物和農產品為原料生產全生物降解農地薄膜,包括利用木薯淀粉為原料生產全生物降解的農用薄膜,可以在使用后12個月內在自然條件下100%降解成為有機肥料,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目前有很多企業開發可降解地膜生產,促進社會綠色環保文明口號。為倡導一個環保、安全、文明、和諧共存的國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