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調查結果:
1.瀝青或瀝青基阻尼片在國產車甚至我們拆解的進口車上廣泛采用,覆蓋率可能達到目前國內汽車保有量的90%。阻尼片風波因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車型而起,但經濟型車的阻尼片污染也并不能忽視。
2.每輛車可能采用數十塊阻尼片,根據不同的部位和工藝需要,可能采用不同材料,僅憑個別部位阻尼片,并無法判斷整車是否含有瀝青材料。
3.僅煤焦油瀝青是毫無爭議的有毒有害物質,但是石油瀝青和其他瀝青基復合材料阻尼板,并未在歐盟或海外被禁止使用,目前國內汽車阻尼板國內公司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瀝青,從油田采購。
4.根據已公開研究資料,阻尼片是車內污染物來源之一,但并非車內空氣污染物的首要來源。
5.歐盟有相對健全的車輛質量認證體系,包括各類車內材質的復雜檢驗。評價一輛車或車內材質是否有毒,應使用科學檢測方法,而非檢測材料是否有瀝青。
6.目前國內汽車供應鏈污染問題不容忽視,阻尼片只是冰山一腳。有供應商承認如果車企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嚴格的檢測,只是要求供應商每年不斷降低價格,導致原料摻污摻劣。
7.控制汽車有毒有害物質,核心是國家/行業標準的健全和提升,以及企業對相關課題的重視和自律。
8.瀝青阻尼片是一種相對成熟且落后的材料,主要考慮是材料特性方面,有逐漸被取代趨勢。
9.對用戶的建議:不用談瀝青色變,也不用急于對車輛重新處理,等待調查結果公布,尤其是自己感覺味道很大的車主,向制造商進行溝通,進行科學檢測。
質檢總局目前已經啟動了針對豪華車瀝青阻尼片污染的調查,我們期待總局能夠做到調查過程和結果發布的公開透明。此外,我們極力呼吁,鑒于目前整個國內汽車供應鏈存在的污染風險,這個調查應該擴大到整個汽車供應鏈,并覆蓋所有汽車品牌——鑒于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及其材質環保標準法規的缺失,汽車的每個部件都存在污染的可能;一個依靠強勢媒體偶發曝光,或企業道德自律維系的質量體系,也注定是極其脆弱的。
此外,也有國內外多篇論文指出,瀝青盡管是一種傳統且成熟的阻尼材料,但由于材料本身特性有先天不足(冬季發硬、容易老化)和污染環境(盡管能符合標準)等,正在逐漸被新的材料取代,目前在歐美以及日本等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汽車阻尼片正逐漸使用高分子樹脂材料,或者橡膠材料作為原材料,這兩種原材料都不會揮發有毒有害氣體,在性能方面也表現更好。部分資料來自于網易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