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移動實驗室的應用領域得到了快速拓展,幾乎覆蓋了檢測、勘察、測量和野外實驗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備受關注的今天,移動實驗室已經成為固定實驗室的必要補充和重要延伸。但是,目前國內尚沒有移動實驗室的相關標準,導致整個行業無據可依。不同廠家的同類產品功能和質量相去甚遠,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嚴重影響了產業發展。
記者在5月16日上午召開的“農藥殘留檢測及防治技術研討會”獲悉,根據特種車輛行業統計,我國目前裝備海關、氣象、交通、農業、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突發事件應急等領域的具有移動實驗室功能的各類民用特種車輛有十幾種,保有量達到2800余臺。
但據參會人員反映,目前下發到全國基層部門的很多移動檢測車處于閑置狀態,或被改裝成其他用途。其原因是目前這些移動實驗室沒有相關標準可參考,缺乏有效管理以及缺乏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檢測人員,并且移動檢測車上的很多儀器、試劑也不是很好用。
因此,開展移動實驗室標準化工作,對于規范移動實驗室裝備、功能、服務等行為,獲得法定檢測資質,發揮移動實驗室靈活機動的優點,更好地為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據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潘立剛研究員介紹,2010年,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準成立了“全國移動實驗室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并授權開始制定《移動實驗室通用技術要求》、《移動實驗室儀器設備通用技術要求》、《移動實驗室分類、命名及代號》等首批10項國家標準。這些標準將于2013年7月31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