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國際自由貿易協定往往會產生贏家和輸家。韓國簽訂的兩項貿易協定看起來正幫助歐美的塑料機械生產商奪取韓國的市場份額。而付出代價的,卻是日本塑機供應商。
基于本刊記者在韓國塑料橡膠工業展上的采訪情況,韓國與歐盟在2011年簽訂的自貿協定、以及去年與美國再度簽訂的自貿協定,推動了歐美對韓國的機械出口。
韓國盆唐的DaeJooIndustrialCo。公司的技術銷售經理DeeKim說:"作為一名銷售人員,我看到韓國塑料業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該公司是10家歐美輔助設備生產商在韓國的銷售代表,包括Nordson公司、Starlinger公司、Piovan公司、Keifel公司和Pallmann公司。
HyunglipKim稱AMSystems公司正在韓國銷售更多的歐洲產米拉克龍機器
他說:“在與歐洲簽訂自貿協定后,歐洲設備的價格大幅下跌,許多用戶轉而購買歐洲產設備。而日本供應商丟失了許多客戶”。
歐洲產設備取消大約10%的關稅,意味著更多的韓國中型企業開始購買來自歐盟的機械。據Kim說,過去,只有三星這樣的大公司才會購買。
美國設備供應商也在從中獲益,但美國和韓國在2012年3月簽訂的自貿協定在實施進展上較為緩慢,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對市場產生影響,Kim說道。
同時,從展會上可以看出,韓國模具生產商正在擴大對歐美的出口,但未看到歐美模具生產商增加對韓國的出口。
韓國模具生產商稱,其原因在于,韓國模具價格低于北美和西歐產品。
無論誰輸誰贏,從本屆展會上可以感受到參展企業對韓國的濃厚興趣。韓國是亞洲較大的塑料設備市場,每年市場需求大約3600臺注塑機,相當于美國市場的注塑機銷量。
德國設備生產商的一些統計數字證明,自貿協定對增加出口確有幫助。
2011年,德國對韓國的塑料和橡膠機械出口幾乎翻了一番,達到2。029億美元,德國的VDMA機械協會的官員將此部分歸功于在2011年7月正式生效的自貿協定。
但去年,德國對韓國的同類機械出口額下滑至1。318億美元。
這或許表明了,自貿協定的長期影響是有限的。不過VDMA的官員指出,2012年他們對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出口也有所下滑,而韓國只是亞洲市場的一部分。
VDMA說:"在所有這些國家,前一年的出口額都大幅增加,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因此,2012年出口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應被視為一種鞏固。"
VDMA的數據表明,2011年和2012年仍是至少從2000年以來,德國機械對韓國出口額最高的兩個年份。
總部設在慕尼黑的克勞斯瑪菲公司KraussMaffeiTechnologiesGmbH稱,關稅的減免推動了其在韓國的銷售。
常駐慕尼黑的大客戶經理Yeon-JeongDullin在公司展臺上接受采訪時說:"在簽訂自貿協定前,客戶總是抱怨我們的機器價格太高。雖然自貿協定不是唯一的原因,但確實幫助我們提高了在韓國的銷售額。"
韓國市場的重要性在于,韓國的大型汽車和電子生產商,如三星和現代,在世界各地建有工廠,所以克勞斯瑪菲公司在德國增派了銷售人員,專為韓國客戶服務。
對于Ferromatik米拉克龍公司來說,自貿協定對其銷售歐洲產的高檔機型提供了推動力,AMSystemsCo。Ltd。公司的總裁HyunglipKim這樣說道。該公司是米拉克龍在韓國的代理商。
他說,但自貿協定對米拉克龍美國產的機器的影響不太明顯,因為美國-韓國協定2012年3月才實施,而且韓國有時會接受米拉克龍中國工廠提供的服務。
美國塑料工業協會的一名官員說,要評價韓國-美國自貿協定的全面影響仍為時尚早,但他表示,美國對韓國的機械出口已經顯現出增長。
“現在要下明確的結論可能尚早,因為該協定要長時間逐步實施,而且美國預算和財政環境存在政治不穩定因素,受后者影響。很明顯,一些企業迄今還不敢放手利用[貿易協定]帶來的好處”,協會國際事務與貿易高級總監MichaelTaylor稱。
“就行業的核心領域而言,看起來美國機械生產商并未在出口上有大幅增長,增幅可能接近6%”。
貿易協定似乎提高了韓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英文報紙《韓國先驅報》認為。
該報援引韓國政府的數據,稱韓美的貿易順差在協定施行后的11個月里攀升44%至146億美元,增長最快的屬汽車、機械、石油產品和橡膠制品。
在模具生產領域,在Koplas展會上接受《塑料新聞》采訪的企業表示,自貿協定對韓國企業有積極影響。
美國的汽車注塑商增加了在韓國的模具購買,來自首爾的SamuDiesCorp。公司的技術與銷售部門經理HankYoon說。
他說,該公司預計,在實施自貿協定后,其對美國的年出口額攀升了10%。該公司現在對美出口額約為500萬美元,公司銷售總額為3600萬美元。
然而,從VDMA的數據來看,2012年德國對韓國的模具出口有所攀升,而對韓國模具的進口有所下滑。VDMA說,對德國模具來說,韓國仍是較小的出口市場,在全球排第39位。
韓國塑料加工機械工業協會稱,對自由貿易協定持支持態度,而且該協會相信,貿易協定將會促進更多的進口,同時也會增加韓國企業對外出口,這對雙方都有利。
受到世界經濟動蕩的影響,近兩年來,韓國市場基本上增幅平平,總體塑機市場基本上被本土和進口設備各占一半,該協會秘書長HanYi-Koon告訴《塑料新聞》。
在展會上接受采訪的一些韓國塑機企業說,他們正在致力加大出口。注塑機生產商WoojinPlaimmInc。公司正瞄準美國市場,將在芝加哥和亞特蘭大設立新的辦事處。
來自韓國釜山的注塑機生產商DongshinHydraulicsCo。Ltd。公司的總裁PhillipKim說道,他支持自由貿易協定,但他的公司目前的出口業務很少。部分原因是其國內業務良好,沒有多余產能對海外發貨。但該公司也不清楚其是否能適應在全球市場上先來后到的順序。
Kim說:"低端客戶在使用中國機器,較高端客戶在使用日本或歐洲產機器,那么我的市場在哪里?“但他補充說,該公司非常注重提升自我競爭力。"我們必須趕上日本或歐洲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