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利劍下,中石化似乎從未如此頻繁地被推至風口浪尖。
6月19日,廣東省環保廳公布了2012年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評級結果的公示,參與評級的企業總數也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達1251家,而在廣東省環保廳公布的上千家企業評級結果中,包括八成以上的企業為環保誠信“綠牌”,其中黃牌企業144家,紅牌企業為70家。
而在這組被劃分為“三檔”的名單中,中石化廣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廣石化”)又再次被掛上“黃牌”,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自2006年以來,廣石化持續7年登上這一并不光彩的“榜單”。
事實上,就在一個月前,彌漫在廣州城區上空的刺激性氣味就已經讓廣石化這家“老字號”國有企業的污染之蹱備受指責。而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及廣石化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稱,刺激性氣體的來源有待查證。
但時隔半個月后,廣州市環保局隨即發布官方消息,稱經調查,市環保局對廣石化在設備大修期間的涉嫌違法行為已依法立案處理,主要包括涉嫌未經批準擅自停用污染治理設施,以及在煉油裝置檢修過程中違反操作規程導致惡臭氣體排放等。
這一紙定論也讓廣石化的環保隱患再次成為焦點,但針對監管部門屢次對其開出的“整改令”,廣石化相關負責人余峻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未能進行正面置評。
“廣石化在珠三角的經濟地位可想而知,對于地方環保部門的責令整改命令,持續多年來雖然進行過一些努力,但始終都沒有徹底解決,這和雙方的話語權有關!睆V東省石化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7年舊賬
廣石化是中石化旗下原油年加工能力達千萬噸以上的大型煉廠之一,配有乙烯、熱電站等多套裝置設施,但對于這家在珠三角舉足輕重的能源企業來說,其歷年來經濟效益的背后則隱藏著諸多至今尚未解決的遺留難題。
由于廣石化所處位置如今已成廣州市主要城區之一,其在環保層面的風吹草動也備受關注,但自2005年以來,這家有著央企背景的國有公司的歷史舊賬仍懸而未決。
當地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持續數年來,廣石化“大大小小的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只是今年的5·19(惡臭氣體排放)事件被輿論關注最多”,而在此之前,廣石化存在的違規排放等問題在當地早已廣為人知。
“廣石化內部環保部的負責人也換了好幾撥,這個位置不好當。”上述人士說。
事實上,除違規排污以外,廣石化這家“明星”企業身上的灰色標簽還包括未批先建,以及防護地帶的居民搬遷等難題。
本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廣州市黃浦區政府就曾計劃將轄區內的新圍、舊圍、合慶圍三個村落納入搬遷版圖,并于2012年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三個村落的總占地面積為2500畝。
上述當地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此前黃浦區政府在制定搬遷計劃時正是出于對廣石化廠區擴建的考慮,此前,廣石化主廠與其旗下乙烯廠的地理位置則被社區從中隔斷。但對于這一擴建規劃,廣石化則并未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復。
而在此之前,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也證實,在廣石化試圖擴建2500畝時,廣東省環保廳也并未收到其有關廠區擴建的申請。
有關未批先建的“前科”似乎還僅僅是廣石化的舊賬之一,其工廠周邊地區的居民搬遷則在持續近8年時間里仍遲遲難以徹底落實。
早在2004年,面對廣石化的日益龐大,周邊居民的搬遷計劃就已經被提上日程,而隨著此后兩年連續發生的爆炸事件,廣石化防護帶的居民搬遷便屢屢出現在當地政府及人大代表的報告之中,但與頻繁遞交的材料相對應的是,整個搬遷計劃卻遲遲難以跟進。
“一開始廣石化在其他地方的征地沒有建設,超過期限后又被政府收回,不得不重新征地,后來廣石化又說在廠區建設方面投入了太多的資金,無法提供搬遷補償金等,所以暫時不打算搬遷!敝檎哒f。
污染地圖
廣東省環保廳對廣石化的“黃牌”公示似乎還只是中石化這家亞洲最大石化巨頭在環境污染上的一個縮影。
就在廣石化被公示前一天的6月18日,中石化鎮海煉化100萬噸乙烯裝置同樣發生故障,隨后,寧波市、鎮海區兩級環保部門也隨即啟動了應急措施,并于當天下午分三個時段進行即時監測。
監測結果顯示,鎮海煉化乙烯裝置故障對環境空氣的有機污染不明顯,但因其火炬及裝置周邊廠界噪聲超標。
與此同時,中石化位于安徽省的安慶分公司也同樣難逃污染之責。
本報記者了解到,近日,安慶市環保局向中石化安慶分公司開出了9萬元罰單,但對于中石化安慶分公司存在的違規排污問題,一名環保機構人士則向記者透露,安慶石化在環保方面的治理癥結也同樣劣跡斑斑。其污水、惡臭氣體等排放也困擾當地居民多年。
“安慶石化也是個老廠,與城區的距離也非常近,加上設備老化需要經常檢修,所以時常出現臭氣污染的問題,但安慶石化也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占到了當地年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雖然地方政府也組織相關部門采取過舉措,但污染仍舊很嚴重!鄙鲜霏h保機構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