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于6月4日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決定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8月6日后為期4個月的時間里平均稅率將漲至47.6%。歐委會同時表示,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期滿后,歐委會將于今年12月份作出終裁決定,一旦裁決征收長期關稅則該關稅將持續5年。對此,中國政府、光伏產業表示強烈反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隨后發表談話指出,中國政府和產業對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問題表現了極大誠意,作出了巨大努力。歐方仍執意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表示堅決反對。
據了解,歐盟成員國于5月24日對華光伏“雙反”案進行投票。在此期間中方多次與歐盟方面溝通,而且多數歐盟國家在這一問題上投了反對票,但歐盟方面并未作出任何退讓。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負責人孫廣彬表示,國家領導人、商務部及行業企業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希望通過磋商來實現中歐雙邊共贏的結果,但歐委會一意孤行,用貿易保護主義來阻止中國產品的進入,是不公正的,同時也沒有客觀反映中國產品的出口情況,中方堅決反對歐盟裁決結果。
歐盟是我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地。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總價值210億歐元的太陽能面板和相關部件,出口量占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量的70%,占中歐貿易總額的7%左右。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因此成為中歐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摩擦案,也是截至目前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孫廣彬指出,貿易戰沒有贏家。歐委會如果執意如此,一方面會阻礙中國光伏產品順利出口歐洲,勢必對中國整個光伏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危及中國上千家企業生存和40多萬人就業。另一方面,由于光伏行業的一部分原材料、基礎設備、輔料及其下游設備安裝等市場都在歐洲,如果歐盟阻止中國產品進入,同樣會對歐盟相應的上下游企業帶來巨大影響。經機電進出口商會測算,其結果是影響到歐盟25萬個就業崗位。
孫廣彬呼吁,希望歐委會能拿出更大的誠意同中國業界盡快恢復談判,制定出一個更加可執行的、能夠實現中歐雙方業界雙贏的合作方案。中歐業界應該聯手,共同開發歐洲和中國市場甚至中歐以外的市場,促進全球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業界人士指出,歐盟初裁短期內會對國內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造成很大打擊,但是不會改變產業大的發展方向。除歐盟市場外,中國光伏產品賴以生存發展的其他市場發展很快,如今年一季度以來美國、日本以及中國本土光伏市場快速崛起,歐盟在全球光伏市場中的地位已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