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空檔
雖然成果樣機已搭建成功,惟馨雨公司也正組建持續研發、工程化和銷售的團隊,但由于企業的工程化及市場經驗不足,同時又迫于資金壓力,RACS想要直接進入產業化面臨挑戰。
開發科研儀器如同制藥,從創意到關鍵部件,再到搭建第一臺樣機,最終批量生產,不僅需要巨額投資,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周期。
在投資回報期較長的窘境下,作為科研儀器創新的生力軍,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風險投資基金的青睞。更為尷尬的是,國家的科研儀器開發經費也很少會向中小企業拋出橄欖枝。
實際上,近幾年國家對于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科技部資助科研儀器開發專項66個,資助經費達22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38個,資助經費10.9億元。
宋一之稱,基金委大多支持科研院所的原創性研究,科技部則重視大中型儀器企業的產業化項目,而在兩者都照顧不到的空檔,卻是中小企業技術轉化最為需要的。
“做一臺成果樣機容易,但要批量生產成熟的產品卻很難!敝锌圃荷虾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教授李昌厚對記者稱,RACS在產業化過程中,很可能遇到工藝、原器件進口、可靠性等硬件及軟件方面的問題。
徐健也表示,雖然RACS樣機是原創,但里面的部分零部件卻需要進口,這也反映出國內高端科研儀器產業鏈的斷裂。
期待轉變
國外多年的技術經驗讓徐健覺得,我國目前迫切需要轉變資金支持機制。要想解決科學問題,必須依賴創新的儀器手段。而在我國,注重科學問題的“科學陣營”和發展共性儀器的“儀器陣營”,多數情況下卻各自為戰。
在此環境下,徐健建議,國家在項目資金的扶持上應建立創新機制,形成利益驅動力,讓兩大陣營能緊密協調雙方研究的優先級,使雙方的研究重點精確匹配,這樣才能促使雙方實時分享各自最為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協作共贏。
目前,RACS樣機正服務于國內外合作研究團隊在能源、環境、健康、醫藥、海洋、食品等領域的科學探索,同時RACS研發團隊還正加速第二代樣機的研制。
徐健還認為,在項目進行的不同階段,研發團隊結構的轉變也很有必要。在儀器開發初期,整個團隊應該由從事科學研究的專家指導,而當樣機做成之后,指導方就應轉變為儀器工程領域的專家。
“這種從屬關系的轉變,既能解決具有長遠生命力的科學問題,又能在技術水平上保持國際原創性!毙旖≌f。
李睿則提出,由于仿制國外成熟的產品專利成本較高,國內科研儀器的創新應該敏銳地抓住最新技術,爭取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并針對用戶需求來開發產品。
在李昌厚看來,美國、歐洲及日本之所以在科學儀器產業規模及技術方面世界領先,原因在于企業重視高端設計并引導產業發展,同時還在提高效率和市場拓展方面尋求平衡,這值得國內同行學習。
目前,惟馨雨公司正逐步建立起工程化與產業化的能力。他們準備通過搭建RACS工程化樣機,建立多樣化的產品線序列,同時還將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建立起單細胞分選、測序的服務渠道和銷售渠道。
國內原創科研儀器如果想要真正占據一席之地,仍須多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