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筑圍護結構實施保溫隔熱,是實現建筑節能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因為在保溫方面的優勢,聚氨酯得以在建筑節能上廣泛應用。促進聚氨酯建筑節能材料的安全生產和應用是聚氨酯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寶源豐禽業公司發生特大火災,121人死亡,這是10年來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火災。在諸多釀成大火劇烈燃燒的因素中,聚氨酯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而上一次它成為焦點則是2010年的上海靜安區膠州路大火。
據報道,吉林冬天寒冷,為了保溫,寶源豐禽業公司車間上面覆蓋著一層20多厘米厚的聚氨酯發泡膠。據悉,對現場的聚氨酯殘品試驗表明,火焰與試樣接觸瞬間,試樣立即被引燃,并有濃煙冒出。鑒定結果顯示,其燃燒性能未達到B2級標準,屬于易燃品。吉林大火揭開了聚氨酯墻體保溫行業亂象之冰山一角。李代桃僵,以次充好,這些亂象的背后,是經濟利益的驅使,也埋下了無數火災的隱患。
面對如此慘烈的教訓,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業內企業、行業監管機構都應行動起來,從市場、技術、標準、管理等層面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這樣的災難再次發生,促進聚氨酯行業健康發展。
李代桃僵聚氨酯遭質疑
國家對有機保溫墻材松綁之后,聚氨酯是乘著國家政策的利好順勢而起還是再次折戟?吉林大火再次劍指聚氨酯行業。
“聚氨酯是建筑節能中的優良材料,但人們對其認知程度有限。火災事故的發生、政策標準的不完善、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對聚氨酯保溫材料不了解、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這些因素導致相關政府部門和老百姓對聚氨酯還存在很大的誤解,阻礙了聚氨酯保溫材料的良性發展。”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志強直言目前聚氨酯的發展現狀。
同時,行業中個別企業為了牟取私利而采用不合規定的聚氨酯硬泡。由于對施工現場疏于管理,直接導致一些建筑火災的發生,給聚氨酯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這次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火災再次引發人們對聚氨酯保溫材料的質疑,特別是聚氨酯保溫材料用于建筑保溫,一旦發生燃燒會產生含有劇毒氰化氫的氣體,帶來人員傷亡。
北京市建筑節能與建筑材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聚氨酯這個產品本身沒有問題,就是假的太多。”,目前國內聲稱能做B1級聚氨酯的廠家很多,但真正能做的沒有幾家。從北京市老舊小區節能改造中可以看出,50%以上用的是聚氨酯,但抽樣檢測的結果很不樂觀。
針對亂象建立應對機制
針對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行業造假現象嚴重的情況,北京市下一步在建設管理方面開展工作的四大原則:一是以使用代生產;二是以誠信保質量;三是以清除促誠信;四是誰使用誰負責。
北京市建筑節能與建筑材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解釋說:“以清除促誠信是指,不誠信的企業就清除出去。未來我們的網絡會跟銀行系統掛鉤,法人不誠信,將會影響貸款、出國、買房子,甚至影響注冊工商執照。”
針對保溫材料行業的亂象,北京市有關單位將建立以下三個機制。第一個是技術導向機制,包括技術公告、限制淘汰目錄、發布使用指南,進一步完善標準。第二個是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對特殊材料的專項管理、招投標管理、施工現場管理、企業的誠信管理、信用管理及責任追溯管理等九大方面的監管機制。第三個是信息公示機制。政府管理市場最有效手段是信息公開,供施工單位采購時參考。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外保溫材料行業除了產品的問題外,施工也存在嚴重的質量隱患,許多穿墻口封堵不嚴,接口處存在縫隙,飾面層開裂現象非常普遍。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外保溫系統的保溫性能和使用壽命,同時也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
據悉,今年北京市將加大對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的執法力度,假冒偽劣產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不合格產品下架,禁止其進入北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