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聚酯(滌綸)纖維在具有眾多優良性能的同時,由于分子結構緊密,結晶度和取向度高,缺乏極性基團,只能用分散染料在高溫(120-135℃)高壓或在載體存在的條件下進行染色,以實現較高的上染率。在與天然纖維或部分化學纖維混紡時,存在染色工藝不易控制、染色成本增加、廢水中染料含量增加、廢水處理成本提高等諸多問題,而且會對纖維性能造成較大損傷。因此,聚酯纖維的染色改性問題一直是研究開發的重點。
易染、深染纖維成功地解決了纖維染色改性中的許多問題,它是陽離子可染纖維的升級版。該種纖維采用共聚、接枝等方法,在PET大分子鏈上加入第三單體組份如間苯二甲酸磺酸鹽,這些基團上的陰離子易與陽離子染料中的陽離子發生作用而使染料固著在纖維中。由于在大分子鏈上增加了新的基團,破壞了纖維的原有結構,使纖維的熔點、玻璃化溫度、結晶度有所降低。纖維的無定形區增加,有利于染料分子滲透到纖維內部,使其在常壓下進行陽離子染料染色,或在PET大分子鏈上加入第四單體組份,如引入聚乙二醇柔性鏈段,使分子結構更為疏松,無定形區增大,有利于染料分子滲透到纖維內部,并與纖維中的陰離子基團結合,可常溫常壓染色。
另外,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烯酯(PTT)纖維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纖維,利用相似的方式,改變分子的規整性后,也具有易染、深染的特性。PTT纖維早在1941年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由于原料成本很高,一直未實現工業化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美國杜邦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韓國SK化學公司、加拿大聚合物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業都在生產這種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