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橡膠的添加量為10%左右,LDPE量也在10%左右。
例如PP和聚氨酯共混,PP和聚氨酯及SBS三元共混。
基本配方:二元共混時PP/PU=90:10,三元共混時PP/PU/SBS=90:5:5。
工藝條件:45毫米擠出機,長徑比20:1,機筒溫度180、210、205℃,機頭溫度180℃、螺桿轉速15-20轉/分。
在顯微鏡下觀察,形成了以橡膠為分散相的“海島”式結構。
有時在三元共混時,用20-30%量的HDPE作為PP球晶的插入劑,它可使PP球晶變得不完整,被分割成晶片。HDPE也有稱作補強增容劑。有時用聚苯乙烯作為第三組分。
三元共混時,有時采用二步共混工藝,即先制成母料,即先把PP和彈性體SBS按1:1的比例先制成母料,然后在母料中加入配方中所需要的HDPE及剩下的PP料。
采用粉料PP時,則應在配方中添加一些抗氧劑和輔助抗氧劑。
4.其他改性
阻燃改性:PP為可燃材料,分解溫度為320-400℃,起燃溫度350℃,水平燃燒速度37毫米/分,氧指數18.5。PP的阻燃方法有兩種:一是大量添加具有阻燃作用的無機填料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但必須添加到70-80%時才能使制品具有阻燃性,勢必影響加工性及制品的其他性能。第二種方法是用阻燃劑,如含磷、含鹵含銻的化合物,此法添加量少,為10%左右,只是阻嫩持久性差,而且對成型設備有腐蝕。
目前又發展了一種膨脹型阻燃體系,它是由炭化劑、炭化促進劑、發泡劑三部分組成,其阻燃效果優于上述兩種方法。如用聚磷酸銨和三聚氰胺,按3:1用量的關系,則對PP的阻燃效果有明顯作用。
抗靜電改性:在PP中添加炭黑等導電填料,可使制品的表面電阻降到10歐姆以下。
其他還有用成核劑改性或電鍍表面處理即二次加工性的改性、在PP中添加抗氧劑、抗紫外線劑以改進熱、光老化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