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大對國產儀器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
2013-8-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國產儀器 行業發展
國內儀器中高端市場被國外儀器壟斷
長久以來,國內中高端市場一直被國外儀器壟斷,當前,了解市場格局,正確定位,找尋突破口才是國內儀器廠商欲進軍高端市場的正確選擇。根據《科學儀器進口現狀分析》報告,2012年科學儀器進口約226.4億美元,出口102.7億美元,進出口逆差123.7億美元,三類數據分別占儀器儀表行業總量58.2%、46.8%、73.2%。其中實驗分析儀器、電子測量儀器、醫療器械儀器、光學儀器、試驗機及大地測繪專用儀器六大類儀器中,光學儀器進口比例最大,約占60億美元。試驗機和醫療器械位居其次,分別占到53~54美元左右。其中實驗分析儀器進出口逆差最大,約占42億美元。
針對目前國內市場現狀,原因如下:1、國內廠商技術有限,能力不足,部分高端儀器在我國仍屬空白區域;2、國內儀器性能、指標、參數均達不到國際標準,且穩定性較差;3、中國和歐美在市場運作、應用實績、方法研究上的差距明顯;4、中高端用戶對國產儀器不了解,國產廠家的信心不足。
如何找尋突破口,打破以往的市場格局,專家給出建議。1、提升現有產品的可靠性和自動化程度,完善售后體系;2、選擇高端用戶,實現部分重點產品的應用突破;3、將進口替代作為重點關注、跟蹤對象,從大量進口產品的用戶中尋求商機;4、產學研用合理分工協作,構建完整的行業配套、服務體系;5、創新商業模式,探索行業發展新的路徑。
在市場相對飽和,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廠商要想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就需要尋找和認識差距,虛心學習,努力創新,不斷完善和自我升級,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好戰略調整,利于不敗之地。
政府加大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 利好行業發展
令人欣慰的是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加大對行業發展尤其是自主創新品牌的支持力度。據了解,未來5年,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對科學儀器的研發投入方面,資金就由之前的1億元增加到10億元,“這種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且相關部門設立了眾多研發專項,其中包括科技部擬設立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設立的“重大科學儀器裝置研究專項”等。痛定思痛之后,或許,“國產儀器將迎來行業發展史上最好的時機”。
長時間以來,我們花大價錢買儀器,只是在重復別人的實驗。”事實證明,我們沒有買來核心技術也沒有買來最先進的儀器設備,我們的一線科研人員使用的大都是發達國家的“成熟商品”。“要搶占科技戰略的制高點”,國產儀器迫切需要在若干重要領域自主突圍,“這也為國產儀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契機并不僅限于此。“作為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撐手段,科學儀器設備需要做大做強的產業。中高端儀器設備的研發不僅能夠改變國產儀器中低檔定位的現狀,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尤其讓人興奮的是,質檢、環保、衛生、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為國產儀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難得的機遇我們在看到這前所未有的契機時,不能忽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跨國儀器公司競相爭奪的‘肥肉’。且國內高檔儀器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相當差距,未來五年是中國儀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遇,整個行業都可能覆沒。
劣質仿制儀器充斥市場 應盡快解決
在我國儀器儀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劣質仿制品問題。盡管我國儀器儀表取得諸多發展,但是國內一些儀器儀表企業技術水平落后,還停留在參考和仿制國外產品的階段,甚至進行同行業內互相仿制。更有一些惡性模仿滋長,擾亂了儀器儀表行業市場秩序,破壞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非法仿制往往對國內眾多著名儀器儀表品牌造成巨大影響。一些著名儀器儀表品牌,憑借自身品牌影響力、產品優異性能和質量,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受到消費者青睞。而仿制品則僅僅能夠在外形上相似,在性能、規格、質量、安全等方面則不能符合要求,成為了劣質仿制品。
儀器儀表劣質仿制品不僅傷害了這些原廠商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在應用中問題層出不窮,性能不穩定,影響生產設備的運行,或不能滿足應用需求,并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可能引發工業安全事故,為消費者應用帶來了傷害。而這些仿制品也損壞了原廠商的利益,對其品牌建設造成了巨大影響,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對其產品和品牌失去了信心。
因此儀器儀表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并解決這些問題。只有解決了劣質仿制品問題,才能夠保障企業對儀器儀表創新的熱情,才能保障消費者的應用安全,才能讓用戶對國產儀器儀表產品更具有信心,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