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來源于石油,但隨著科技的不斷升級換代,塑料的來源有著無限可能,來自于植物的生物塑料,或是來自于二氧化碳的塑料原料。據英國當地媒體報道,約克大學研究人員正著手于一項由政府全額撥款的重大科研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前沿科技將廢棄生物質及二氧化碳轉換成塑料原料。
為提高國內科研機構對新材料的研發熱情,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已向約克大學綠色化學研究中心撥款300萬歐元,作為研究經費。而該EPSRC項目的主要任務是以橘皮、松針、木屑等廢氣生物質為原料,研發出化學基聚合物替代物。
據約克大學研究組負責人透露,為確保產品的成功問世,他們還將攜手帝國理工學院及紐卡斯爾大學的特殊領域專家共同完成這個名為EPSRC的五年計劃項目。此外,樂天化學、英國Plaxica以及化工巨頭拜耳將成為該項目的三大重要戰略伙伴。
“塑料及聚合物是阻礙當今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塑料無處不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幾乎無法離開塑料。然而,傳統的塑料均由不可再生資源生產而成,根本無法實現二次利用。”約克大學James Clark教授說道。
對于EPSRC項目的市場前景,David Willetts博士展望到:“盡管我們從事的項目是當前八大充滿挑戰項目之一,然而,一旦我們的新型生物基材料成功問世,它將為塑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還會推動整個英國制造業的繁榮發展。”
目前我國聚丙烯主要下游多為日用品、包裝材料等行業,但通過改性向替代ABS/PS方向進入家電、汽車領域的聚丙烯新需求也在穩步增長。聚丙烯市場需求呈現高低端兩極化發展的趨勢。一方面低端塑編等行業存在盲目價格競爭,另一方面高度行業缺乏足夠技術力量,長期被進口產品把持。由于未來新投產聚丙烯企業大多為非傳統化工企業,技術力量儲備薄弱,預計聚丙烯市場價格兩極分化將更加嚴重。
而2014年大商所聚丙烯期貨獲批,在交割質量標準設計上,窄帶類PP主要用于生產包裝水泥、糧食、化肥等商品的塑編袋和薄膜等,屬于偏低端通用產品。聚丙烯期貨品種上市將有利于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為相關企業提供避險工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