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中國氯堿協會內部人士表示,中國對于PVC的反傾銷期限即將到來,面臨反傾銷實施到期之后的復審問題,協會正在與氯堿行業的企業進行溝通,商議申請反傾銷復審的必要性。
在2003年以及2009年兩次應國內多家大型氯堿企業的申請要求,對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大智慧8.02+0.7310.01%氯堿化工6.09+0.020.33%中國石油7.54-0.01-0.13%中泰化學5.09-0.01-0.20%天原集團7.00-0.04-0.57%于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產品進行了反傾銷調查和復審,并兩次裁定對其產品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2014年是反傾銷措施的最后一年,若國內企業不申請反傾銷復審,那么目前處于艱難局面的氯堿行業或面臨國外產品的沖擊。上述協會權威人士表示,協會目前正積極與廠家溝通,“看還有沒有必要繼續申請復審”。
業內分析人士分析稱,申請復審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若是協會與企業提起申請,商務部通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該人士表示,突然間停止反傾銷保護對于國內的氯堿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會有很大的打擊。
據中宇資訊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PVC產能523萬噸,2013年我國PVC產能據不完全統計2351萬噸,增幅350%。十年的時間,PVC產能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產,價格卻從最初的9000元/噸左右至現在的6200元/噸左右,跌幅2800元/噸。有業內人士指出,反傾銷措施并沒有達到其初衷,反而使得國內的氯堿產能增多。
中宇資訊分析師安康表示,國外PVC生產工藝多為乙烯法,以乙烯、VCM、天然氣為主要原料,質量得以保障。中國PVC生產多以電石為主要原料,質量稍差且污染嚴重。放任進口料以較低的稅率進入中國市場將會對氯堿企業造成致命打擊,小型企業的生存無法得到保障。乙烯法生產企業受沖擊更甚。
一些大型的氯堿企業也表示,目前正著手就該事件進行調查。
2002年3月1日,氯堿化工(600618.SH)、滄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中國大陸聚氯乙烯產業向原外經貿部正式提交了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書。
2003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2003年第48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為五年。
2008年9月28日,應中國石油(601857.SH)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天原集團(002386.SZ)、中泰化學(002092.SZ)、氯堿化工(600618.SH)、巨化股份(600160.SH)等公司代表中國大陸聚氯乙烯產業提出的申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于上述國家和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
2009年9月28日,商務部網站發布通知,因擔心對中國大陸產業造成的損害可能再度發生,決定自2009年9月29日起,繼續按照2003年第48號、第53號公告,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實施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為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