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紡織化纖原料,精對苯二甲酸(PTA)自2014年年初以來價格下跌幅度已經超過了12.6%。產能過快增長令供需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價格新一輪加速下跌使得行業狀況雪上加霜。
擴張無序釀苦果
今年以來,國內PTA社會庫存增加速度之快,讓市場繃緊了神經,期貨與現貨價格由此應聲下跌。
截至2月28日,PTA社會庫存超過了250萬噸,相當于國內所有PTA企業滿負荷開工一個月的總產量。庫存周轉天數已經從去年11月份的3天變成了現在的9天,企業壓貨現象日趨嚴重。
庫存高企的主要原因是產能增速提高。自我國加入WTO后,紡織行業一度發展迅速,聚酯纖維需求快速增加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帶動了PTA行業的發展。
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國內紡織化纖原料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時期。這一階段,國內PTA行業利潤豐厚,每噸利潤長期維持在1500至3500元/噸。在這樣的盈利水平下,三年時間就可以收回投資生產裝置全部成本。因此大量的資金涌入這一行業,僅2011年國內PTA產能就同比增長了114%至3328萬噸。
紡織化纖原料行業“黃金時期”的瘋狂擴張為后期埋下了隱患。到2013年,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搶占市場份額,許多企業被迫降價,行業盈利水平急轉直下。盡管如此,行業的產能擴張仍未停止。
目前,包括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商——中國逸盛石化在內的國內PTA生產商,紛紛計劃在2014年進一步增加產量。今年,中國逸盛石化寧波4號220萬噸/年PTA裝置、中國盛虹集團在江蘇連云港的150萬噸/年PTA裝置、三房巷公司在江蘇江陰市的120萬噸/年伊士曼技術的對苯二甲酸裝置和BP珠海的125萬噸/年3號PTA裝置、中國恒力石化在大連的220萬噸/年3號PTA裝置、成都的120萬噸/年PTA裝置都將陸續開工。
資深行業人士范燕文告訴記者,目前價格水平下,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狀態,但這些企業還在咬牙堅持,是因為一旦關停生產裝置,就會失去市場份額,這是企業最不愿見到的。
2013年,該行業平均虧損幅度大約為300元/噸,而2014年新一輪價格下跌后,PTA生產企業的動態生產虧損幅度已超過500元/噸。在虧損加深和庫存高企雙重壓力下,行業開工率被迫下降。Wind數據顯示,2014年1月3日PTA所處的生產行業開工率為87.7%,此后開工率穩步下降,截至2月28日開工率已經降至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