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下游市場需求疲軟以及中國大量新增產能即將投產的雙重影響,亞洲苯乙烯市場前景堪憂。一方面中國大量新增產能將在2015年和2016年集中釋放,市場供應過剩將加劇;另一方面,下游苯乙烯類樹脂市場繼續低迷,美國和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對于亞洲制造的商品需求仍然疲軟,而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也影響了對化學品需求的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中國苯乙烯產能的強勁擴張已經促使亞洲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苯乙烯生產商被迫降量運行或關閉裝置。據化工易貿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國苯乙烯總產能將達到843萬噸,比2010年的產能增加約50%。而2007~2010年的四年間,中國苯乙烯產能已經增加逾一倍,升至561萬噸。當前中國計劃中或正在新建的苯乙烯項目包括:金山化工在上海新建的一套60萬噸/年裝置,預計2016年投產;中海油在浙江新建的一套60萬噸/年的裝置,預計2015~2016年投產;雙良化工在江蘇的一套50萬噸/年裝置,預計2015年投產;福德能化工公司在江蘇的一套50萬噸/年裝置,預計2015年投產;中國石化荊門石化在湖北荊門的一套8萬噸/年裝置,預計2015年投產;中國石化九江石化在江西的一套8萬噸/年裝置,預計2015年投產;大樹(Dashu)化學公司在浙江的一套25萬噸/年裝置,預計2015年投產;Arbe化學公司在江蘇的一套50萬噸/年苯裝置,預計2014年底投產;中海油在海南的一套12萬噸/年裝置,預計2014年8月投產。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亞洲地區最大的石化產品進口國。為實現石化產品自給的目標,近年來中國正在大幅增加石化產能。雖然中國苯乙烯消費仍在繼續增長,但受本土苯乙烯產能強勁增長的帶動,其對進口貨物的依賴度已經明顯下降。
因為擔憂來自中國的購買量減少,亞洲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的苯乙烯產能則陷入停滯狀態,與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如三菱化學在2011年關閉了位于日本鹿島的一套37.1萬噸/年的生產裝置,日本電氣化學公司在2012年關閉了位于千葉的一套24萬噸/年的裝置,日本環氧乙烷公司計劃2015年永久性地關閉位于千葉的一套42.5萬噸/年的裝置,旭化成化學公司也宣布將在2016年3月關閉位于水島的一套32萬噸/年裝置。旭化成化學公司表示,受中國大幅擴能的影響,亞洲苯乙烯市場的供求狀況將趨于惡化。旭化成公司仍將保留另一套39萬噸/年的裝置,這套裝置的產品完全供應日本市場。唯一例外的是韓國SK化學公司今年中期或第三季度將重新恢復一套35萬噸/年的裝置,該裝置已經閑置了5年之久。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幾年亞洲苯乙烯市場需求增速預計將維持在個位數的低到中位,主要是受到該地區內和出口市場需求疲軟的雙重影響。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顯著放緩,近期內難以出現過去幾年強勁增長的勢頭,對化學品的需求增速也已放緩。而美國經濟復蘇仍然處于初始階段,未來的前景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歐洲經濟仍然疲軟,能否出現復蘇的拐點還有待觀察。此外,像聚苯乙烯和發泡聚苯乙烯等主要下游市場將繼續面臨壓力,因為一些終端產品正在日益被其他塑料產品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