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塑料袋,每個人都不陌生,出去買東西時,不論是熱騰騰的包子還是新鮮的蔬菜,都會用塑料袋盛裝。打包剩菜、熟食,也都會用到塑料袋。不過,根據2008年發布的《塑料購物袋國家強制標準規定》,包裝食物必須使用有QS認證標識的食品級塑料袋。這一點,商家做到了嗎?
上午,記者來到一家超市,看到生鮮、熟食、水果和小食品區域,都有大小不一的塑料袋,顏色不太透明,摸上去感覺比較厚。據介紹,這家超市僅生鮮部每天就要用掉近2萬個塑料袋,因為都是有QS認證標識的食品級塑料袋,所以即便裝進加熱的食物后,也沒有異味。隨后,記者來到臺東步行街,看到街邊不少賣早餐的推車上都掛著一把塑料袋。袋子上沒有任何標示,摸起來也很薄。
攤主做好煎餅果子后,順手用塑料袋裝了起來,熱氣一蒸,袋子里能聞到一股塑料味。不光是這種早餐攤,一些賣玉米、烤腸、肉串的攤上,用的也是這種薄薄的塑料袋。記者了解到,路邊攤使用的塑料袋,多數是由性能較差的聚氯乙烯和一些回收的廢塑料制成,遇熱后就會釋放出毒素,對人體造成傷害,長期使用無異于慢性食物中毒。
此外,邱桂學還介紹說,根據《塑料購物袋的環保、安全和標識通用技術要求》規定,裝食品用的塑料袋上必須印有QS標識和“食品用”字樣,并明確標注生產廠家的名稱、標準編號、規格、材質等信息。
專家介紹說,超薄塑料袋里的增塑劑,遇熱后很快就會釋放出來。而食品級塑料袋只有在溫度高于100攝氏度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并不建議市民用食品級塑料袋盛放過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