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高分子物理”研究高分子的多層次運動(分子鏈段運動、分子鏈運動),多層次相互作用(分子內、分子間),多層次結構(高分子鏈節結構,序列結構,各類凝聚態結構)各種結構因素對聚合物材料性能及功能的影響,以及進行上述研究所必需的新手段、新方法、新儀器等。“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學基礎研究的三個分支學科之一。
國際上“高分子物理”研究出現于20世紀初,“高分子物理”學科形成于1930年左右。國際上在“高分子物理“研究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是:Staudinger(德國),他提出高分子是聚合物的概念,并提出了用高分子溶液粘度測定高分子量的方法及增比粘度公式;Flory(美國),他在高分子分子量分布的統計,高分子溶液,高分子結晶及高分子運動的蛇行理論等方向做了大量的理論工作,并于1953年發表了“高分子化學原理”一書,對以后的“高分子物理”研究起了奠基作用;de Genne(法國),用標度理論對高分子蛇形鏈運動進行了研究。 我國的“高分子物理”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經過50余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幾支精干的研究隊伍。我國在“高分子物理”領域做出的國際上有影響的工作是:降溫母粒法生產衣用聚丙烯纖維技術,高分子聚合反應統計理論,順丁橡膠的結構和性能研究,單鏈高分子的凝聚態研究,中分子溶劑對高分子鏈的特殊相互作用,國產聚丙烯雙軸拉伸薄膜技術(BOPP)等。我國“高分子物理”領域造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有:錢人元,錢保功,程镕時,楊玉良,吳奇等。 “高分子物理”的形成是由物理化學研究的發展、衍生而成,在借助于解決具體高分子聚合物的應用問題中,研究內容不斷深入和擴展。同時在研究領域的發展中,又不斷吸收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新理論,新概念來豐富自己,深化自己。這也將是今后“高分子物理”發展的應循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