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家”喜歡呆在實驗室 復旦“拔尖計劃”助推有志科研本科生
2015-03-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大三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納米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大二開始以第二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表論文。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作為教育部批準的全國首批試點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的高校之一,從2010年啟動至今,復旦已培養了逾200名“未來的科學家”,一些在科研之路上有著出色業績的“學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復旦大學高教所助理研究員陸一曾對“拔尖計劃”學生進行抽樣調研,發現這些學生每天睡覺、課外活動的時間和普通學生相差無幾,但每周在實驗室的時間平均多7小時。“讓適合科研且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盡早進入實驗室,接受一流導師系統培養科學研究能力”,這是復旦培養“未來的科學家”的特點。
大二升大三的暑假,進入化學系拔尖計劃的達佩玫申請加入了剛回國一年的鄭耿鋒教授課題組,開啟了她的科研之路。從給研究生師姐打下手,到獨立擔綱課題并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她僅用了一年時間完成蛻變。其秘訣之一就是,導師“從不會因為本科生身份而不給予實驗的機會”。“即使我在課題組兩個月后就提出了獨立開展研究的意愿,鄭老師也認真傾聽并支持了我。那篇國際納米領域頂級期刊論文的主題就來源于那時。”達佩玫說。
復旦教務部門負責“拔尖計劃”的應質峰介紹,“拔尖計劃”采用開放式的培養模式,各學院各有特色。比如,物理系采取以科研為導向的分段式培養模式,并有多位“長江學者”、“杰出青年”擔任“寢室導師”,全方位指導學生。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19所高校積極開拓中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2014-02-26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領跑亞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中國大陸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