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大威脅未來環境因素公布:納米材料居榜首
2008-03-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納米材料、轉基因農作物、人造病毒和仿生機器人等25個因素將嚴重威脅未來的地球環境。
近期,多位科學家、決策者和環保專家在英國討論確定了影響未來環境的25個威脅因素,并強調需要引起人們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這項列表中包括最危險的因素有:仿生機器人可以成為新的入侵物種;氣候工程學實驗(海洋“授精”和配置陽光防護窗);為獲得生物燃料增大單位面積生物數量;海上發電站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使用遺傳工程病毒控制入侵物種的實驗。
英國劍橋大學動物學家威廉·薩瑟蘭負責此項未來環境評估研究,他指出多方合作共同提出的這些因素是在變成政策和社會問題之前,使研究人員有機會能夠評估認識到未來將要發生環境威脅。
這項研究的最初靈感來自于對轉基因農作物的爭議,薩瑟蘭在接受《新科學家》記者采訪時說,“當我們進行關于轉基因農作物環境效應研究時,吃驚地發現決策者所做出的決定是錯誤的。”他強調稱,未來提供生物燃料已變成一個政策性問題。歐聯盟現已批判支持生物燃料的決議過于草率,科學家稱生物燃料將會提高食品價格并威脅食品安全。此外,海洋風力和海浪發電站可能解決日益嚴峻的能量危機,但是薩瑟蘭和同事們警告這將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他們還呼吁研究釋放人造病毒所帶來的潛在環境影響,在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制一種新奇的方法控制入侵紅狐的數量,他們傳播一種病毒對紅狐感染并造成不育,目前這種病毒尚未傳播到野生環境中。薩瑟蘭說,“如果這種病毒在目標之外傳播開來將怎么辦?是否會導致其他狐貍種類不育?這種病毒是否會結合變異對其他物種造成感染威脅?”
許多威脅因素非常不確定,該研究小組警告稱,比如模擬動物行為的機器人和合成分子制成的微生細菌,如果這些類型的人工智能生命釋放到野外環境中,最終這些智能生命的行為很可能像一些入侵物種。
參與此項評估項目的科學作家馬特·沃克稱,提出威脅未來環境25個因素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環境威脅的意識。他告訴《新科學家》記者,“更多地關注未來環境變化時,你會意識到未來環境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認真考慮威脅未來環境的因素。目前重要的是關注直接威脅環境的因素,并試著預測未來環境多樣性所面臨的新挑戰!”
目前,薩瑟蘭所進行的這項評估會是著眼于英國環境,他指出這些環境威脅因素也廣泛存在世界各國。他計劃于2008年9月舉辦類似的環境評估會討論全球環境問題。
威脅未來環境的25個因素如下:
1、納米技術材料;
2、人造智能生命和仿生機器人可能成為未來新入侵物種;
3、現代最新生物技術研制的病原體所帶到的非預料性影響;
4、新奇病原體對環境造成的直接影響;
5、控制新奇病原體所帶來的副作用;
6、全球氣候變化促使非本土物種的擴張繁衍;
7、大規模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的恢復工程;
8、應對氣候變化維持物種種類現狀的行為;
9、頻繁出現極端惡劣氣候事件;
10、為減輕氣候變化影響所進行的地理工程;
11、進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影響;
12、日益增加的火災;
13、生物燃料和單位面積生物數量的日益增加;
14、食物的需求量引起的耕地缺乏危機;
15、海洋酸化趨勢;
16、大陸架冷水海洋棲息環境的減少;
17、海岸發電站的日益增加;
18、極端高水位海岸現象;
19、海平面上升導致海岸棲息地的喪失;
20、淡水流域的戲劇性變化;
21、自然保護政策和實踐不能與環境改變保持同步;
22、網絡和新電子技術逐漸將人和環境信息連接在一起;
23、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能力下降;
24、保護政策制定時采納的貨幣價值是關鍵因素;
25、由于察覺人類健康威脅而形成的公眾對野生動植物的對抗性。(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