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可制造出微米級物件
2015-12-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用“瞬態光學液體成型”3D打印技術打印出的長度約500微米的物件。
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官網報道,該校亨利·薩穆埃利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設計出一種新的3D打印方法,可以打印比人的頭發絲還要細小的復雜微觀物體,或將在生物醫學等多個領域大有用武之地。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期刊網絡版上。
目前最常見的3D打印方法是增材制造,它將液體材料從管口中一滴滴擠出來,在液體凝固的過程中新的液體層會繼續覆蓋到上面,直到物體打印完成。盡管增材制造等常見3D打印方法可以打印出形狀相當復雜的物體,但是由于材料的液滴較大,難以打印出尺度小于1毫米的物體。
為了打印出帶有褶皺、小孔等精確特征的微小的定制化物體,該校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的叫做“瞬態光學液體成型”的3D打印技術。這種技術使用了高分子材料流體和帶有圖案的紫外線光束,可以打印出微米尺度的物件。
這一技術首先將兩種不同的流體在一系列微小的柱狀物之間混合。其中一種液體是高分子液體聚合物,它是目標物體的前體材料,另外一種液體扮演了高分子液體聚合物的液體模具的角色。柱狀物用來控制混合流體的形狀,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特殊軟件迅速改變柱狀物的位置和序列來決定下一步要打印的形狀。當流體材料停止注入時,帶有特殊圖案的紫外線光束會迅速切入流體材料,打印程序就完成了。
研究人員將這種3D打印方法的速度提高到約5秒鐘打印出1個物件。“它就像用面條機做面條一樣,先用模具把面團擠成面條——這就是柱狀物模具的角色,然后再用另外一種模具把面條切成段——這就是帶有圖案的紫外線光束的角色。”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解釋說。
該團隊打印出的物體尺度在100微米(相當于0.1毫米)到500微米之間,并帶有10微米到15微米的微小特征,他們還使用這種方法打印出了帶有特殊粒子而且粒子位置得以精確控制的物體。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北林青年教師郝翔在氣控高分子流體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2020-06-02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盧宇源副研究員系統評述:管子模型 2018-12-12
- “高分子流體動力學”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長春舉行 2018-09-14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杰平團隊誠聘博士后 - 3D打印、材料化學、環境化學等方向 2025-04-22
- 南洋理工大學周琨教授課題組 Adv. Sci.:增材制造超柔性傳感器 2024-12-28
- 南理工王杰平、易文斌、趙子杰等 Angew:基于離子交換水凝膠的微結構銅增材制造 2024-04-07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