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在石墨烯基功能材料研究獲新進展
2016-07-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如何實現在納米尺度上精細調控石墨烯基本結構單元的物理化學性質,并基于自組裝策略,實現孔隙結構高度發達且內部織構獨特的功能化石墨烯及其復合材料的可控構筑,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難題。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邱介山研究小組以鎳鈷基氫氧化物納米線和2D石墨烯為前驅體,基于柯肯達爾效應的陰離子交換策略,通過精細調控固/液界面反應活性,建立了一種合成具有高活性邊緣結構的鎳鈷硫化物與石墨烯耦合的新方法,得到的復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在電流密度高達50 A/g時(電容器滿充可在12秒內完成),其電容保持率仍高達96%左右(比電容為1433 F/g),明顯優于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結果。
以這類復合電極材料與2D多孔納米碳片構筑的水系不對稱超級電容器,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分別高達22.1 kW/kg和43.3 Wh/kg,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理論模擬結果表明,富含邊緣活性位的鎳鈷硫化物具有更高的電化學活性和強吸附電解液離子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為新型電容器電極材料之設計和構筑提供新思路,也為推進高性能儲能器件的實用提供新的驅動力。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邱介山研究小組以鎳鈷基氫氧化物納米線和2D石墨烯為前驅體,基于柯肯達爾效應的陰離子交換策略,通過精細調控固/液界面反應活性,建立了一種合成具有高活性邊緣結構的鎳鈷硫化物與石墨烯耦合的新方法,得到的復合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在電流密度高達50 A/g時(電容器滿充可在12秒內完成),其電容保持率仍高達96%左右(比電容為1433 F/g),明顯優于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結果。
以這類復合電極材料與2D多孔納米碳片構筑的水系不對稱超級電容器,其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分別高達22.1 kW/kg和43.3 Wh/kg,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理論模擬結果表明,富含邊緣活性位的鎳鈷硫化物具有更高的電化學活性和強吸附電解液離子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為新型電容器電極材料之設計和構筑提供新思路,也為推進高性能儲能器件的實用提供新的驅動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天津大學楊靜教授與寧波材料所《Nano Lett.》:闡明電荷對納米石墨烯抗凍效果的影響機制,并研發新型防冰涂料 2025-01-14
- 格羅寧根大學Andrea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夏文杰教授 Macromolecules:接枝改善石墨烯分散 2025-01-09
- 西農佘雕研究員課題組/港中大 JAFC 封面:木質素基功能材料在農業中的應用綜述 2025-03-16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張卡卡課題組 Nat. Commun.: 室溫磷光透明木材 - 可持續發展的新功能材料 2025-01-26
- 中國科學院大學楊晗課題組誠聘博士后、副研究員 - 化學、高分子、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