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種“油墨”3D打印出心臟芯片
2016-10-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10月24日發布新聞公報稱,該學院一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的3D打印技術,可打印具有集成傳感功能的器官芯片。他們首次打印出的心臟芯片可快速組裝和定制,讓數據收集更容易,為藥物研究開辟了一個新途徑。相關研究刊發在《自然·材料》雜志上。
器官芯片被認為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一項革命性技術,在醫學、科研及臨床藥物設計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器官芯片的制造及數據采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對制造環境的要求極高,制造過程也十分復雜,成本高昂,費時費力。
此次,SEAS研究小組利用先進的數字化制造技術,開發出新的器官芯片制造方法。他們將柔性應變傳感器與人體組織微架構集成,并開發出6種不同的“油墨”,然后利用3D打印技術,通過一種單一、連續的制造過程,打印出心臟芯片。這個芯片上有眾多“小井”,每個“小井”中有獨立的組織和集成傳感器。利用這種芯片,能夠研究多種心臟組織。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沒能得到簡單的非侵入性手段來研究心臟組織的功能,他們很難長時間持續觀察心臟組織發育過程中的緩慢變化,進行相應的數據采集和研究。心臟芯片則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手段,集成傳感器可以在組織生長過程中持續搜集數據。為演示芯片功效,研究小組進行了藥物研究和持續數周的心臟組織收縮擴張研究,結果表明心臟芯片表現良好。
研究人員表示,新方法將多種功能材料集成于一個設備之上,是3D打印技術的巨大進步。而新的可編程的器官芯片制造方法,不僅使研究人員能輕松設計定制匹配特定疾病甚至是個別病人細胞的器官芯片,還極大簡化了數據采集難度,為體外組織工程學、毒理學和藥物篩選研究開辟了新途徑。
原文鏈接: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mat4782.html

此次,SEAS研究小組利用先進的數字化制造技術,開發出新的器官芯片制造方法。他們將柔性應變傳感器與人體組織微架構集成,并開發出6種不同的“油墨”,然后利用3D打印技術,通過一種單一、連續的制造過程,打印出心臟芯片。這個芯片上有眾多“小井”,每個“小井”中有獨立的組織和集成傳感器。利用這種芯片,能夠研究多種心臟組織。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沒能得到簡單的非侵入性手段來研究心臟組織的功能,他們很難長時間持續觀察心臟組織發育過程中的緩慢變化,進行相應的數據采集和研究。心臟芯片則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手段,集成傳感器可以在組織生長過程中持續搜集數據。為演示芯片功效,研究小組進行了藥物研究和持續數周的心臟組織收縮擴張研究,結果表明心臟芯片表現良好。
研究人員表示,新方法將多種功能材料集成于一個設備之上,是3D打印技術的巨大進步。而新的可編程的器官芯片制造方法,不僅使研究人員能輕松設計定制匹配特定疾病甚至是個別病人細胞的器官芯片,還極大簡化了數據采集難度,為體外組織工程學、毒理學和藥物篩選研究開辟了新途徑。
原文鏈接: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mat4782.html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受毛毛蟲啟發的心臟器官芯片 2019-11-12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心臟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9-10-29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心臟芯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