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為重振美國經濟和美國制造,奧巴馬總統提出建設全美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并將3D打印確定為方向之一。2012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TheEconomist)刊登了一篇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封面文章,認為3D打印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并稱這是“制造業未來的趨勢”。
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以往的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長將一去不返,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流,而3D打印等創新數字化生產模式正受到全球眾多國家政府和企業的青睞。
有數據顯示,2010年-2014年3D打印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9%;2014年,全球3D打印產品和服務產值已經達到41.03億美元,同比增長35.2%,實現了18年以來的最快增速。2015年,全球增材制造和3D打印市場銷售額達到51.65億美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10億美元出頭,增長率達到25.9%。3D打印的颶風正加速襲來。
市場開始爆發
隨著工業4.0概念的日漸清晰及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推進,傳統制造也正迎來一場新的歷史變革與創新,對于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實際上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制化。這是工業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沃勒斯發布的3D打印產業報告顯示,去年全球3D打印市場復合增長率為25.9%,規模增長了近10億美元,目前已達到了近52億美元。隨著技術體系逐步完善、應用領域加速拓展以及產業鏈不斷形成,全球3D打印市場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從今年國際國內3D打印市場發展來看,明顯感覺到3D打印開始步入快車道,社會各界從3D打印概念階段開始向應用階段快速轉變。”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3D打印的氛圍整體上還是不錯的,國內目前從事3D打印的企業大概200家左右,70%集中在桌面打印領域,而從事工業打印機生產和研發的企業大概有四五十家,從事金屬打印的企業大概有三十家,從事生物打印的企業大概有十家,從事材料打印的企業大概有二三十家。可以說,中國3D打印企業的總數接近或超過中國之外的全球3D打印企業的總和。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員曲偉認為,國內3D打印市場過去四年連續翻倍增長,2015年中國市場規模在78億人民幣左右。更為重要的是,不論是全球還是中國,2013-2015年3D打印市場規模實際額都超過了2012年3D打印技術處于“炒作周期”頂峰時媒體預測的市場規模。同時認為,3D打印產業已經處于爆發期,而中國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在政策層面,2015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
上述計劃由工信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的計劃提出目標:到2016年,中國將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增材制造產業體系,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競爭升溫
隨著3D打印熱潮在全球席卷而來,一塊巨大的市場正在形成,隨著而來的是不斷升溫的競爭。據業內3D打印頂尖咨詢機構Wohlers預測,2019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亦有機構預計,全球3D打印產業復合增速將超過27%,至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12億美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3D打印市場規模達到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近70%。預計到2018年,我國3D打印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認為,有了3D打印技術以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當然現在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對于一些特別復雜的,很難加工、又無需批量化的零部件,3D打印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由于這種技術的變化,可能對傳統的生產方式帶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苗圩近日還表示:“這一技術代表制造業加工方式的重大變革,目前已經到了與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跨界合作的必然時刻,跨領域的深度融合將使3D打印技術在推進制造業智能、高效、協同、綠色發展的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工信部也將積極發揮引導管理職能,鼓勵開展3D打印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廣泛推進3D打印與各行業的跨領域合作。
9月9日,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在主辦的2016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苗圩發表演講稱,繼6月30日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年內將爭取在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兩個領域再建成1-2家。
制造業創新中心是《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按照規劃,到2020年,將建設15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同時,各大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也正在3D打印領域不斷加碼。
空客公司在第四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創新日活動上透露,其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客艙隔板和擾流板裝上飛機已經提上日程。前不久空客更是提起一項新專利:運用的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一整架飛機。
2015年法國工業集團GroupeGorgé旗下的3D打印子公司Prodways宣布收購Exceltec.Exceltec是一家專門開發和供應高分子材料的公司,主要為航空、軍事和醫療等市場研發材料,并為國際團體和服務公司提供快速原型和快速制造咨詢方案,同時也提供利用選擇性激光燒結進行工業3D打印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
此前,Prodways就曾宣布攜手華曙高科共同開發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近期,有消息稱,香港首富李嘉誠正在尋找與人工智能和3D打印有關的投資機會,以找到下一個有可能動搖科技世界的創業公司。
“3D打印材料近兩年來增長尤其迅猛。鑫達集團希望未來5年,從現在90%左右的產品賣到汽車領域,擴充到高鐵、飛機包括食品包裝還有醫用耗材,包括新能源等更多領域。”鑫達集團總經理馬慶維告訴新材料在線,只要是高端的、符合產品結構的鑫達就要進入,這是未來的變化,就是領域要擴充。“5年以后我們希望把汽車板塊營收降到占比一半,其他領域要占到一半。”種種跡象就顯示,3D打印正成為市場的競爭焦點。
高分子材料大機會
在3D打印發展如火如荼之際,材料卻成為了攔路虎。
“3D打印發展的關鍵在材料,未來3D打印材料將爆發巨大生命力,可能占據3D打印產值30%以上份額。我們一定要做好3D打印材料這篇大文章,縮小與國際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3D打印材料理事會主席周廉認為,目前3D打印行業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大多依賴進口,受制于人,價格居高不下,嚴重阻礙了我國3D打印的市場應用和推廣。人們過度關注3D打印設備,而忽視3D打印材料,要縮小我國3D打印與國外的差距,材料行業必須攜起手來,提早布局,搶抓機遇。
羅軍也認為,盡管目前應用在3D打印領域的材料已達1000多種,但是與傳統制造業比較,還遠遠不夠。部分尼龍材料、陶瓷材料、光敏樹脂材料和鈦合金等冶金粉末材料,我們基本依賴進口,嚴重影響了我國3D打印產業的健康發展。
“3D打印快速成型材料基本上可以分為高分子材料和金屬材料兩大類,高分子材料如光敏樹脂、ABS、PC、尼龍粉、石膏粉、蠟等,是目前主流的快速成型材料。金屬材料受快速成型工藝的局限及材料本身的限制,應用并不廣泛。”3DSystemsChina市場部總監張樂奎說。
有專注于3D打印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內對于3D打印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高分子材料研發,已經被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家電等領域,而更多的應用領域以及更廣泛的材料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拓展。
高分子材料在3D打印領域的大機會正在顯現
多家高分子材料上市公司正加快在3D打印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步伐。萬馬電纜表示,公司在高分子材料領域有很強的研發團隊、營銷團隊。早在2014年萬馬電纜就確定3D打印材料為主攻的新材料項目。
“3D打印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為用于3D打印技術的高性能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開發低成本、高性能的成形材料,推動3D打印技術的應用普及。具體包括高性能尼龍(PA)復合材料、功能化聚醚醚酮(PEEK)復合材料、低成本多功能ABS復合材料等三方面的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銀禧科技董秘鄭桂華在接待機構投資者時表示公司今年投入建設3D打印的大釜生產線已完成各項主設備及配套設備的測試,進入工藝試產及量產階段,公司研發的尼龍粉開始量產,該產品是之前一直是國外企業所壟斷,目前銀禧科技是國內能生產該產品的少數幾家企業之一。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南開大學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學)、師資博士后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物理、生物學、紡織與纖維、金屬、計算模擬、電子信息等 2025-04-17
- 國科大肖家棟-楊晗課題組誠聘“光催化劑-高分子材料復合成型”方向博士后(長期有效)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