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分子材料部分
2017-01-06 來源:中國科技網
面上項目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在科學基金資助范圍內自主選題,開展創新性的科學研究,促進各學科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面上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或者有兩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科學技術人員推薦。
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員不得申請面上項目,但在職人員經過導師同意可以通過其受聘單位申請。
面上項目申請人應當充分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發展現狀與動態,能領導一個研究組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依托單位應當具備必要的實驗研究條件;申請人應當按照面上項目申請書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申請的項目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研究價值,立論依據充分,學術思想新穎,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合理、具體,研究方案可行。面上項目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資助期限為4年(僅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作為申請人申請的項目,可按照依托單位的書面承諾填寫相應的資助期限)。
2016年度共資助面上項目16934項,直接費用1017527萬元。平均資助強度6009萬元/項。資助項目數比2015年增加了225項,增加幅度為135%;資助率為2287%,與2015年度(2288%)基本持平。請申請人參考相關科學部的資助強度說明提出申請。
高分子化學領域
要進一步發展各種聚合方法學,要善于借鑒其他學科新成果,深化新型聚合反應催化或引發體系的探索,發展溫和、高效、綠色和高選擇性高分子反應方法。要重視聚合物分子量和產物結構可控的聚合反應,關注大分子的生物合成方法,研究高分子參與的化學過程。要注重以非化石資源合成高分子,注重超分子聚合物、超支化高分子和手性聚合物等。要重視光電功能高分子宏量合成方法學研究。
高分子物理領域
要進一步加深對軟物質凝聚態基本規律的認識。要關注聚合物結晶、液晶和玻璃態及其轉變過程,關注多層次聚集態結構及其動態演變路徑;要重視對高分子表面與界面、納微結構尺度效應等問題,加強對高分子溶液和聚合物流變學的研究。要重視發展高分子的表征技術,重視利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高分子結構表征;加強高分子新理論和多尺度關聯的計算模擬方法的研究。要重視與生命現象相關的高分子物理問題的研究。加強光電功能共軛高分子半剛性鏈本體凝聚態物理研究。
功能高分子領域
要進一步認識和發展高分子功能材料與功能體系,如具有電、光、磁特性的高分子,與生物學、醫學、藥學相關的高分子,可用于吸附、分離、試劑、催化、傳感、分子識別等方面的高分子;要推動功能高分子作為先進軟物質材料在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醫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應用,要特別關注能源高分子發展。要善于從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尋找高分子科學發展的新切入點和生長點,鼓勵合成高分子與生物大分子之間的交叉領域研究,要重視環境刺激響應性高分子、環境友好高分子、自修復高分子和仿生高分子新體系的研究。功能化二維高分子和多孔共價聚合物骨架大分子合成是高分子合成新的生長點。
高分子組裝領域
要以超分子聚合物和包含高分子的超分子組裝體為研究對象,研究高分子之間、高分子與小分子之間、高分子與分子聚集體之間的組裝過程,研究超分子組裝體組分或高分子與界面之間的多重弱相互作用協同效應及其本質,并通過調控非共價鍵作用制備不同尺度及形貌的有序組裝體,實現組裝體的功能。
應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領域
要進一步發展重要高分子品種的聚合方法與反應過程控制方法,發展高分子加工與工藝方法。應善于從高分子工業與高分子實際應用中提取重要的基本科學問題,要關注高性能聚合物、高分子復合體系、化學纖維、高分子彈性體、高分子膜、阻燃高分子、天然高分子、有機/無機雜化高分子、老化與服役和反應性低聚物及其作為薄膜與涂層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需加強高分子學科的基本科學問題和經典問題研究,這類研究特別需要上述領域的交叉與貫通研究。
在受理的申請項目中,聚合反應方法學、結構表征方法學等方向偏少,需引起重視。
生物物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
從近3年本學科接收和資助情況看,項目申請數較多并獲得資助較多的領域包括:結構生物學、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結構生物學是本學科重要研究領域,其中蛋白質晶體學仍然是結構生物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蛋白質結構研究方面,蛋白質復合物、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項目申請逐年增多;冷凍電鏡的研究隊伍和申請項目數量都有了比較快的發展;利用核磁共振波譜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申請數量沒有大的變化;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方面,有不少研究集中在信號通路各個重要環節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鑒定和發現信號轉導網絡的新組分、揭示其在信號轉導中的功能等;在核酸生物化學方面,涉及非編碼RNA和RNA轉錄后修飾、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動中的多樣功能和調控機制,以及這些分子生物學功能異常導致疾病的分子機制的項目申請數量逐年增多;在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跨膜信號轉導、物質跨膜轉運等方面,申請書數量不多但申請項目水平和質量相對較好;生物大分子結構計算與理論預測、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申請項目比較好地體現了學科交叉和整合生物學研究的特點和趨勢;電離、電磁輻射等對機體的生物效應和作用機制申請研究深度不夠;蛋白質組學方面。
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學學科
2017年度,該學科將繼續鼓勵科學家在生物力學、生物材料、組織工程學、生物圖像與生物電子學、仿生學和納米生物學領域間開展系統、多學科交叉的基礎研究。尤其鼓勵并扶持在組織與器官 (特別是骨與心血管組織之外的組織與器官)生物力學領域,開展基礎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基礎研究;鼓勵對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生物材料與機體相互作用機制開展深入探討;鼓勵針對重要組織/器官工程化構建與轉化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長期、系統、深入的研究,繼續扶持組織工程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利用組織工程學原理和技術探索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繼續鼓勵生物醫學圖像與生物電子學、與生物醫學系統研究相關的仿生學、以及納米生物檢測、納米生物效應以及安全性評價方面的項目申請。
特別提醒申請人注意:本學科不受理非生物學/醫學用途的生物材料以及非生物學/醫學用途的仿生學研究。
面上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或者有兩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科學技術人員推薦。
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員不得申請面上項目,但在職人員經過導師同意可以通過其受聘單位申請。
面上項目申請人應當充分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發展現狀與動態,能領導一個研究組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依托單位應當具備必要的實驗研究條件;申請人應當按照面上項目申請書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申請的項目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研究價值,立論依據充分,學術思想新穎,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合理、具體,研究方案可行。面上項目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資助期限為4年(僅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作為申請人申請的項目,可按照依托單位的書面承諾填寫相應的資助期限)。
2016年度共資助面上項目16934項,直接費用1017527萬元。平均資助強度6009萬元/項。資助項目數比2015年增加了225項,增加幅度為135%;資助率為2287%,與2015年度(2288%)基本持平。請申請人參考相關科學部的資助強度說明提出申請。
化學科學四處資助的范圍包括高分子科學領域
高分子化學領域
要進一步發展各種聚合方法學,要善于借鑒其他學科新成果,深化新型聚合反應催化或引發體系的探索,發展溫和、高效、綠色和高選擇性高分子反應方法。要重視聚合物分子量和產物結構可控的聚合反應,關注大分子的生物合成方法,研究高分子參與的化學過程。要注重以非化石資源合成高分子,注重超分子聚合物、超支化高分子和手性聚合物等。要重視光電功能高分子宏量合成方法學研究。
高分子物理領域
要進一步加深對軟物質凝聚態基本規律的認識。要關注聚合物結晶、液晶和玻璃態及其轉變過程,關注多層次聚集態結構及其動態演變路徑;要重視對高分子表面與界面、納微結構尺度效應等問題,加強對高分子溶液和聚合物流變學的研究。要重視發展高分子的表征技術,重視利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高分子結構表征;加強高分子新理論和多尺度關聯的計算模擬方法的研究。要重視與生命現象相關的高分子物理問題的研究。加強光電功能共軛高分子半剛性鏈本體凝聚態物理研究。
功能高分子領域
要進一步認識和發展高分子功能材料與功能體系,如具有電、光、磁特性的高分子,與生物學、醫學、藥學相關的高分子,可用于吸附、分離、試劑、催化、傳感、分子識別等方面的高分子;要推動功能高分子作為先進軟物質材料在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醫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應用,要特別關注能源高分子發展。要善于從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尋找高分子科學發展的新切入點和生長點,鼓勵合成高分子與生物大分子之間的交叉領域研究,要重視環境刺激響應性高分子、環境友好高分子、自修復高分子和仿生高分子新體系的研究。功能化二維高分子和多孔共價聚合物骨架大分子合成是高分子合成新的生長點。
高分子組裝領域
要以超分子聚合物和包含高分子的超分子組裝體為研究對象,研究高分子之間、高分子與小分子之間、高分子與分子聚集體之間的組裝過程,研究超分子組裝體組分或高分子與界面之間的多重弱相互作用協同效應及其本質,并通過調控非共價鍵作用制備不同尺度及形貌的有序組裝體,實現組裝體的功能。
應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領域
要進一步發展重要高分子品種的聚合方法與反應過程控制方法,發展高分子加工與工藝方法。應善于從高分子工業與高分子實際應用中提取重要的基本科學問題,要關注高性能聚合物、高分子復合體系、化學纖維、高分子彈性體、高分子膜、阻燃高分子、天然高分子、有機/無機雜化高分子、老化與服役和反應性低聚物及其作為薄膜與涂層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需加強高分子學科的基本科學問題和經典問題研究,這類研究特別需要上述領域的交叉與貫通研究。
在受理的申請項目中,聚合反應方法學、結構表征方法學等方向偏少,需引起重視。
生命科學三處的資助范圍包括生物物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以及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學。
生物物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
從近3年本學科接收和資助情況看,項目申請數較多并獲得資助較多的領域包括:結構生物學、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結構生物學是本學科重要研究領域,其中蛋白質晶體學仍然是結構生物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蛋白質結構研究方面,蛋白質復合物、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項目申請逐年增多;冷凍電鏡的研究隊伍和申請項目數量都有了比較快的發展;利用核磁共振波譜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申請數量沒有大的變化;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方面,有不少研究集中在信號通路各個重要環節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鑒定和發現信號轉導網絡的新組分、揭示其在信號轉導中的功能等;在核酸生物化學方面,涉及非編碼RNA和RNA轉錄后修飾、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動中的多樣功能和調控機制,以及這些分子生物學功能異常導致疾病的分子機制的項目申請數量逐年增多;在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跨膜信號轉導、物質跨膜轉運等方面,申請書數量不多但申請項目水平和質量相對較好;生物大分子結構計算與理論預測、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申請項目比較好地體現了學科交叉和整合生物學研究的特點和趨勢;電離、電磁輻射等對機體的生物效應和作用機制申請研究深度不夠;蛋白質組學方面。
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學學科
2017年度,該學科將繼續鼓勵科學家在生物力學、生物材料、組織工程學、生物圖像與生物電子學、仿生學和納米生物學領域間開展系統、多學科交叉的基礎研究。尤其鼓勵并扶持在組織與器官 (特別是骨與心血管組織之外的組織與器官)生物力學領域,開展基礎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基礎研究;鼓勵對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生物材料與機體相互作用機制開展深入探討;鼓勵針對重要組織/器官工程化構建與轉化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長期、系統、深入的研究,繼續扶持組織工程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利用組織工程學原理和技術探索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繼續鼓勵生物醫學圖像與生物電子學、與生物醫學系統研究相關的仿生學、以及納米生物檢測、納米生物效應以及安全性評價方面的項目申請。
特別提醒申請人注意:本學科不受理非生物學/醫學用途的生物材料以及非生物學/醫學用途的仿生學研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09-17
- 10多位高分子領域學者入圍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2019-08-17
-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名單:北大楊槐教授等45位學者上榜 2019-08-17
- 第四輪通知 | 第五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將于2025年8月21日在太原舉行 2025-06-30
- 南開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2026年入學推免碩士、直博生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生物學、紡織與纖維、計算模擬、電子信息... 2025-06-13
- 廣西大學趙輝課題組 CEJ 綜述:高強度自修復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進展 - 機械強度與修復效率的平衡 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