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在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2-2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是一類具有保持臨時形狀的能力,且受到合適的外界刺激時又能夠恢復初始形狀的新型智能材料。與形狀記憶合金或陶瓷相比,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低、可恢復形變量大、易加工成型、形變溫度可調(diào)等諸多優(yōu)點,因而在柔性電子、生物醫(yī)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存在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熱致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雖然這類熱響應性形狀記憶材料在很多高科技領域擁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仍然亟需開發(fā)可以在室溫下實現(xiàn)形狀記憶功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在生物醫(yī)用、軟體機器人和紡織服裝應用領域。
近年來,隨著超分子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高度動態(tài)可逆特征的非共價作用(例如金屬配位作用、主-客體作用和動態(tài)共價鍵等)在制備結構規(guī)整、性質(zhì)可控的功能材料方面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優(yōu)勢。2014年以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智能高分子團隊在陳濤研究員和張佳瑋研究員的帶領下先后將多種可逆作用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領域,開發(fā)了一系列可以在室溫下實現(xiàn)形狀記憶功能的新型智能水凝膠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科研人員首先將動態(tài)硼酸酯鍵和金屬配位作用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中,構建了具有自修復性能的室溫形狀記憶水凝膠體系(Chem. Commun. 2014, 50,12277);還通過對超分子作用力的選擇,獲得了具有生物分子響應的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并顯著提高了材料的形狀恢復速度(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5, 36, 533);此外,受到貽貝粘附蛋白的啟發(fā),利用苯硼酸和多巴胺的鄰苯二酚官能團間的動態(tài)硼酸酯鍵制備了兼具室溫形狀記憶、自修復和高粘附性能的新型多功能水凝膠體系(Polym. Chem., 2016, 7, 5343)。
但是我們注意到,目前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材料普遍存在力學性能較差,且只能記憶一個臨時形狀等不足。在以前的研究基礎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科研人員將可有效提升水凝膠力學性能的雙網(wǎng)絡結構設計理念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有效提升了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的力學性能(Figure 1);并通過外界刺激序列調(diào)控體系內(nèi)的動態(tài)硼酸酯鍵和金屬配位作用,成功構筑了具有三重形狀記憶功能的雙網(wǎng)絡超分子水凝膠(Chem. Sci., 2016, 7, 6715)。采用類似的雙網(wǎng)絡結構設計理念,將具有多重刺激響應性的動態(tài)席夫堿鍵和殼聚糖—金屬離子配位作用引入水凝膠體系中,成功開發(fā)了一類具有多重刺激響應性的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Chem. Commun., 2016, 52, 13292)。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成果及近幾年在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領域的研發(fā)經(jīng)驗,近期在化學領域權威綜述刊物Chem. Soc. Rev. (DOI: 10.1039/c6cs00754f)上發(fā)表綜述文章,系統(tǒng)介紹了近年來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對具有二重和三重形狀記憶功能的超分子水凝膠材料的通用設計思路和構建策略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總結(Figure 2和Figure 3),并展望了這類材料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及在航空航天、生物醫(yī)藥等高科技領域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獲得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中科院“拔尖青年科學家”(QYZDB-SSW-SLH03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304105,51573203,21644009)、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LR14B040001)、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17B040003)、中科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2017337)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cs/c6cs00754f#!divAbstract
近年來,隨著超分子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高度動態(tài)可逆特征的非共價作用(例如金屬配位作用、主-客體作用和動態(tài)共價鍵等)在制備結構規(guī)整、性質(zhì)可控的功能材料方面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優(yōu)勢。2014年以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智能高分子團隊在陳濤研究員和張佳瑋研究員的帶領下先后將多種可逆作用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領域,開發(fā)了一系列可以在室溫下實現(xiàn)形狀記憶功能的新型智能水凝膠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科研人員首先將動態(tài)硼酸酯鍵和金屬配位作用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中,構建了具有自修復性能的室溫形狀記憶水凝膠體系(Chem. Commun. 2014, 50,12277);還通過對超分子作用力的選擇,獲得了具有生物分子響應的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并顯著提高了材料的形狀恢復速度(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5, 36, 533);此外,受到貽貝粘附蛋白的啟發(fā),利用苯硼酸和多巴胺的鄰苯二酚官能團間的動態(tài)硼酸酯鍵制備了兼具室溫形狀記憶、自修復和高粘附性能的新型多功能水凝膠體系(Polym. Chem., 2016, 7, 5343)。

Figure 1. 基于兩種互不干擾超分子作用力的雙網(wǎng)絡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的構建。
但是我們注意到,目前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材料普遍存在力學性能較差,且只能記憶一個臨時形狀等不足。在以前的研究基礎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科研人員將可有效提升水凝膠力學性能的雙網(wǎng)絡結構設計理念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有效提升了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的力學性能(Figure 1);并通過外界刺激序列調(diào)控體系內(nèi)的動態(tài)硼酸酯鍵和金屬配位作用,成功構筑了具有三重形狀記憶功能的雙網(wǎng)絡超分子水凝膠(Chem. Sci., 2016, 7, 6715)。采用類似的雙網(wǎng)絡結構設計理念,將具有多重刺激響應性的動態(tài)席夫堿鍵和殼聚糖—金屬離子配位作用引入水凝膠體系中,成功開發(fā)了一類具有多重刺激響應性的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Chem. Commun., 2016, 52, 13292)。

Figure 2.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的形狀記憶機理

Figure 3.目前用于構筑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的可逆作用力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成果及近幾年在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領域的研發(fā)經(jīng)驗,近期在化學領域權威綜述刊物Chem. Soc. Rev. (DOI: 10.1039/c6cs00754f)上發(fā)表綜述文章,系統(tǒng)介紹了近年來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對具有二重和三重形狀記憶功能的超分子水凝膠材料的通用設計思路和構建策略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總結(Figure 2和Figure 3),并展望了這類材料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及在航空航天、生物醫(yī)藥等高科技領域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獲得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中科院“拔尖青年科學家”(QYZDB-SSW-SLH03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304105,51573203,21644009)、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LR14B040001)、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17B040003)、中科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2017337)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cs/c6cs00754f#!divAbstract
作者: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 路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清華徐軍、中藥所邱崇 Sci. Adv.: 高強韌、抗損傷、體溫形狀記憶的高性能醫(yī)用彈性體 2025-06-15
- 芬蘭坦佩雷大學郭洪爽博士 Angew :新突破 - 基于超分子硫鍵的形狀記憶驅(qū)動材料 2025-06-04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 Carbon:模板法制備基于鄰苯二甲腈樹脂的可重構熱防護形狀記憶氣凝膠 2025-05-23
- 太原理工大學張虎林教授 Adv. Sci.: 熱電凝膠賦能仿生多模自監(jiān)督指尖受體 2025-07-02
- 浙大王征科課題組《Macromol. Rapid Commun.》: 泥鰍粘液-甲基丙烯酰化明膠超潤滑水凝膠 2025-06-30
- 西交大魏釗/北大楊根 Small 綜述: 力學性能可調(diào)動態(tài)水凝膠用于3D類器官培養(yǎng) 2025-06-27
- 南開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2026年入學推免碩士、直博生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生物學、紡織與纖維、計算模擬、電子信息...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