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坦福大學的崔屹教授和浙江工業大學的陶新永教授等人通過一步Pechini溶膠-凝膠法將Al3+/Nb5+共摻雜立方Li7La3Zr2O12(LLZO)納米顆粒和LLZO納米顆粒修飾的多孔碳泡沫(LLZO@C)進行了合成。與無填料樣品相比,LLZO納米顆粒填充的聚(環氧乙烷)電解質展現出良好的電導率。基于LLZO@C的硫復合正極可以在人體溫度37℃具有>900 mAh g–1的容量,在50和70℃下分別具有1210和1556mAh g-1的高容量。
基于LLZO納米結構的全固態Li-S電池的示意圖
使用LLZO@C基體和PEO粘合劑構建S正極旨在降低S與離子/電子傳導基體之間的界面電阻
通過一步Pechini溶膠-凝膠法合成的LLZO@C的形貌和顯微組織
(a-c)LLZO @ C樣品的SEM圖像;(d-h)LLZO@C樣品的TEM圖像;(f,h)分別是e中對應于區域A和B的HRTEM圖像;(g)碳泡沫的HRTEM圖像;(i)h中對應于HRTEM圖像的FFT圖案
LLZO@C樣品的TEM圖像和元素映射
(a)LLZO@C的低倍率TEM圖像;(b)a中由紅色箭頭表示的相應顆粒的高倍率TEM圖像;(c-h)C,O,La,Zr,Al和Nb的元素圖
LLZO與Li金屬負極穩定性的原位TEM研究
(a)在與Li金屬負極(右)接觸之前,LLZO涂覆的Cu電極(左)的TEM圖像;(b)與Li負極接觸的LLZO的TEM圖像;(c-f)Li運輸時間分別為為5,15,30和60分鐘的形態演化的STEM圖像;(g)從Li金屬負極脫離的LLZO涂覆的Cu電極的TEM圖像;(h)分離后LLZO納米粒子的TEM圖像;(i)在h中LLZO納米顆粒表面的相應HRTEM圖像
LLZO-PEO-LiClO4電解質和固態Li-S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a)具有不同LLZO濃度的納米復合材料LLZO-PEO-LiClO4的導電性;(b)在37℃下具有0.05mA cm-2的固化密度的S@LLZO@C正極的第1,第20和第80個循環的典型充電/放電曲線;(c)在50℃下具有0.1mA cm-2的S@LLZO@C和S@C正極的典型充電/放電曲線;(d)在37℃下電流密度為0.05mA cm-2的S@LLZO@C陰極的循環性能和庫侖效率
通過簡便的一步Pechini溶膠-凝膠法,已經成功地制備了Al3+/Nb5+ 摻雜的立方LLZO和LLZO@C納米結構,經過優化后,在20和40℃下,具有15wt%LLZO的PEO-LiClO 4聚合物電解質分別顯示9.5×10-6和1.1×10-4 S cm-1的高電導率。使用LLZO @ C納米結構作為基體加載S,固態Li-S電池在人體溫度37℃下展示出超過900mAh g-1的比容量。這些固態電極和電解質的合理設計策略將為下一代儲能開辟新途徑。
論文鏈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7b00221
- 安農大陳玉霞教授團隊 AFM: 具有高機械強度、抗疲勞性和離子電導率的多功能絲瓜海綿水凝膠用于監測人體生命體征 2025-04-05
- 深圳大學黃妍斐 EES:偶極缺陷使PVDF晶體變成離子導體以提升室溫離子電導率 2024-11-07
- 長春工大李慧/王哲教授、吉大楊英威教授 ACS Mater. Lett.:柱芳烴交聯策略提升聚芳醚酮砜膜的質子電導率 2024-10-05
- 武漢理工徐林教授/新國大 Chaobin He 教授 JACS:側鏈錨定提升聚碳酸酯基固態電解質穩定性 2025-05-05
- 湖北工大黃以萬/李學鋒 Small:非電中性兩性聚電解質水凝膠強韌化研究 2025-04-29
- 北化周偉東教授團隊 Nat. Commun.: 新型準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助力高電壓鋰金屬電池實現非破壞性壽命延長 2025-04-21
- 浙工大鄭司雨/楊晉濤團隊 AEnM:基于粘彈性行為調控制備高阻尼、耐裂紋、可自修復的鋰硫電池兩性離子粘結劑 2024-02-29